一组可怕的数据 每天,从早上7点到次日凌晨4点30分左右,大约在21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北京的观众可以收看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以及全国其他25个省会台,还有河北廊房台,总计29个电视台,通过35个频道,向北京地区播出相当长时间的电视剧节目。就拿1998年10月15日来说,就有116部、225集,总时数达11250 分钟的电视剧节目播出。这还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凤凰台和北京市属海淀,昌平等区县台播出的剧目在内。这11250分钟是个什么数字呢?它是187.5个小时!7.8125天!就是说,我们连收看带录相再看,24小时连轴转,总计要熬8天8夜才能全部看完一遍!这恐怕是世界之最了! 这样的数字,应该能够说明,中国的电视剧艺术是繁荣昌盛的,兴旺发达的。然而,这个数字里,令人堪忧的现象太多。 比如,电视剧艺术本该是新作出现率极高的一种艺术,我们这一天却只能看到《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福镇》、《大人物李德林》、《马寅初》、《风雨梅家楼》、《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新神雕侠侣》等极少数新作品,除了河南卫视在9:05播出的《四世同堂》注明是“好剧回旋”,山西卫视在14:40 播出的剧目注明是“改革开放二十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其他的台,绝大多数都是重播不带任何纪念意义的旧作品了。其中就有1987年的《乌龙山剿匪记》,1992年的《石门情报站》,1993年的《古船·女人和网》,还有,就是早就家喻户晓的舶来品《神探亨特》了。 又比如,电视剧艺术本该是“主旋律”和“多样化”并举的,我们这一天能看到的却是“主旋律”作品凤毛鳞角,而男女情爱、警匪刑侦、帝王将相、僧道侠客则充当了“多样化”角色,铺天盖地而来。什么《我本善良》、《侬本多情》,什么《太平街命案》、《铁血警魂》,什么《吕后传奇》、《慈禧西行》,什么《太极宗师》、《新神雕侠侣》等等,弄得我们眼花缭乱。这还不包括韩国的《爱情是什么》、美国的《侦探斯本瑟》、《洛城疑案》在内。这里边,特别让人吃惊的是在不同的电视台在这一天播出的14部作品里,《国际刑警》竟在9 个台亮相,《新神雕侠侣》竟在7个台亮相! 光是这两种现象,掩盖着的问题,就该引发我们全面的、深刻的反思了。 我还想提到另外两件叫人十分尴尬的事。 一件是今年教师节前后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献礼剧目《阳光地带》。 这部作品说的是一个师范大学校长韩枫打开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实际上,全剧对今天中国大学正在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好像一无所知,只把一些陈年的故事,违背生活事理逻辑的细节,当作了这位校长的所谓“人才工程和学科工程”。原来,他们讲述的还是男女情爱的故事。其媚俗之处,就在于,从校长到系主任,从教师到学生,他们一共编织了五个三角和四角的恋爱故事。 另一件叫人十分尴尬的事,是今年国庆节,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和上海有线影视频道的荧屏激战。上视的一套主打戏,就是我刚刚说到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二套是《汉宫飞燕》:东视20频道的主打戏是《太极宗师》,33频道是《肥猫正传》:有线台则拿出了被标举为“改编”就要“背叛原著”的样板《青春之歌》,为《青春之歌》保驾护航的,则是《江湖恩仇记》。据说,这场激战,被认为是“棋逢对手”,上海的国庆荧屏出了“绝活”! 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看,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今日中国的电视剧艺术吗?眼看就要走到新世纪了,中国的电视剧艺术怎么啦? 目睹这一桩又一桩的怪现状,我真的感到,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电视剧艺术,“风风火火闯九州”,沸沸扬扬十几年之后,现在,仿佛我们的飞机、轮船差一点飞进了、驶进了“百慕大三角区”,突然陷进了一个怪圈。数量和质量,生产和播出,投入和产出,艺术和商品,教育和市场,作品和评论,实践和理论,相互纠结,无序,失范,脱轨,一下子就表现出了“阵痛”的改革时代的时代特征!以至于,年产量高达七八千集的作品里,据说,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20%够中央台播出的水平。作品产出以后,走进市场,竟有60%亏损,20%保本,只有20%赢利!’98全国电视节目交易会明显地表现出“市场萧条了”。除政府行为外,几年来持续“高热”的电视剧生产出现了明显的降温,投资者在物色合作伙伴时持极为审慎的态度。结果,一方面,作品库存严重;另一方面,将近800家播出电视剧的电视台,又供不应求, 播出之需无法满足! “电视剧”的概念及市场化问题 从自省、反思的意义上说,我以为,对21世纪头10年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战略作思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一)为电视剧艺术在社会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艺术审美活动中准确定性、定位; (二)为电视剧艺术作品在文化艺术商品市场和市场流通活动中准确定性、定位; 看起来,这两个问题涉及的都是理论问题,可是,正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类的理论问题,我们以往的电视剧艺术创作和播出,在很多方面都是不清醒的,不自觉的,所以,这又是一个指导思想和艺术行为规范的问题。一定要首先加以考虑。作这样的思考,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科学地界定什么是电视剧。 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搞了40年的电视剧了,可是,到现在,连什么是电视剧这样一个ABC的问题, 都拿不出一个公认的说法来。电视剧是什么?有人说它不是独立的艺术,又有人说是艺术;有人说是文化商品,又有人说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人说电视剧是艺术品、娱乐品、文化商品和大众传媒的混合体。陕西的《电视剧》杂志前两年曾发表署名文章试图加以调合,说“电视剧是兼艺术性、娱乐性,又是文化商品和大众传媒”。1993年5 月,北京召开了一个研讨通俗剧的雁栖湖会议。1994年跟着又有一批文章,还有电视访谈节目讨论这个话题。也有人说,通俗电视剧只是一种“语言自来水”、“形象自来水”,“犹如电子游戏机,俄罗斯方块,没有深度,只有平面,没有过去,只有未来,只有一个个玩的瞬间,人们非常痛快地沉醉在瞬间里,玩完就算,并不留恋”;他们认定,通俗剧就其本质而言具有平民化、非英雄化的特征,一开始就脱去了理想主义的神圣礼帽,走进市井生活,走进了大杂院,而“不必承担‘主旋律’的宣教作用,不必追求艺术的精致完美,其主要目的就是为老百姓提供娱乐”:还认定了通俗剧必定有“商业化倾向”;为此,有人甚至还说,不只是通俗剧,而是整个电视剧,就是一种大众文化,本来就是“一次性消费”的“文化快餐”,它是“不需要精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