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世纪之交,有人认为“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电影已经结束,就连对空播出的电视也行将结束”(注:《电影艺术》1994年第6 期,第39页。)。依从《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物质连同其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是既有的,它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那么,电视与电影的前景不容悲观。然而,当代电视要发展,要超越历史与现实,就须变革,而任何创新都将始于观念的更新。 一 电视于本世纪得到迅猛发展,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广泛深入,影视理论工作者也就愈加重视对电视本质的研究。因为,倘要认识电视,进而把握电视,必须首先认识电视的独特本性,对电视进行定位,以便进一步规范与开掘电视的形式与功能。 于是,电视面临着自我与他者两个坐标,即纵向上历时态的自我系统与横向上共时态的他者媒介、他者艺术。70年代,美国影视理论研究者沃·里拉认为,“电视仍在寻找自己真正的地位”。方今处于世纪之交,随着实践的发展,电视应从观念和理论上获得自己的定位。 40年代美国早期的电视观念认为,电视来自无线电广播,是有声广播的延伸,电视影象不过是广播者话语的图解说明,甚至有人把电视看作是对无线广播艺术的威胁,就象有声电影初期有人把声音视为电影的灾难一样。这种观念迷恋于实况转播的特性,赋予实况电视以特殊的美学价值,电视新闻就是广播员的声音加上他的视象,叙事性作品要么没有,要么不过是图解故事的谈话,电视剧亦是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加上报道人特殊的嫁接与联结,这就是当时电视制作的观念与普遍的原则,甚至当一切均可摄录为电子影象时,许多电视制作人依然留恋于这一原则。他们认为,“电视的任何值得永志不忘的成就来自直播演出。任何可以称之为电视自己的技巧都来自直播演出”。这种观念引导电视疏离电影,拒绝承认它与电影的亲缘关系,认为“只要好莱坞一插手某一领域,平庸就主宰一切”(注:《世界电影》1996年第5期,第21页。)。 伴随“预拍节目”即“胶片节目”的发展,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好莱坞电影和好莱坞制作的电视片大举进入电视界,世界各国电视事业相继发展,电影业和电视业从相互排斥分离逐渐走向合流,电视的潜力日益明显,电视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电视理论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电视究系何物,是一门新的艺术还是电影艺术的变体”(注:[苏]B·维里切克:《电视与电影艺术》,《世界电影》1990年第1期,第90页。)。一种观念认为,电影和电视是同一种艺术;另一种观念则认为,电视是电影的姊妹艺术(注:[俄]л·K ·科兹洛夫:《电影的迟暮之年》,《电影艺术》1995年第1期,第31页。)。 尽管二者有所区别,但是“电视是艺术”的看法已成为八九十年代的主流观念。人们动辄即称电视为“电视艺术”,电影电视为“影视艺术”。俄罗斯著名电影导演尤里·诺尔斯坦1992年说过,“今天,在一切艺术中,最令人生奇的就是电视”。当然,亦有不少人称电视为“快餐”,通俗的艺术。这些观念对电视的认识,仍然是不完整的,片面的,难免作茧自缚,束缚着当代电视的形式与内容,桎梏着电视人乃至电视观众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认为,电视乃是在广播与电影的交叉点上分离出来的运用电子技术传输图像和声音(伴音)的多功能现代化传播媒介,一种集艺术与非艺术、精湛性与通俗性于一身的当代大众文化形式。当代电视惟有适应高科技与当代人类思维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更新其观念,勇于跳出前人与他者的窠臼,不断超越自我,求生存求发展,才能完成自己承载的历史使命。 电视首先是一项科学新技术。它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被发现,纯乎偶然。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从所生成的碱金属中发现了“硒”。1865年,英国人约瑟夫·梅在敷设大西洋海底电缆工程中,为了对电缆进行测试,利用一根结晶硒棒测量电阻时,意外地发现硒具有电效应,于1873年发表硒光电效应的报告。电视的光电转换就是建立在这一发现基础之上。1884年,23岁的德国青年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一个电视机械扫描盘,即荧光屏的雏型,掀开了世界电视发展史的序幕。1924年春天,英国科学家约翰·贝尔德利用尼普科夫发明的金属扫描盘,成功地发射和接受了一朵十字花,虽然图像模糊,距离仅有3米,但却是空前之举, 开创了电视传播技术的新纪元。 表面看是偶然性起作用,但它却被隐蔽的内部规律所支配。电视媒介及电视传播技术的发明,正是18世纪末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解放,推动各科学学科发展的结果,也是19世纪化学、物理等学科不断取得重大发现的继续。电视伴随摄影、电影、无线电技术的发明而诞生,乃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的成果,是人类科学技术的结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视及其传播技术诞生后,不仅推动了本世纪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电影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加速了自身的发展进程,强化了自己与其他技术综合化的趋势。当初电视观众所以不喜欢从荧屏上看电影,致使电影节目萎缩,完全在于电视技术的局限,电视台必须把一部影片压缩在25分钟内,并因远处景物无法看清须将光线暗淡的场面一概删除。这种技术的局限也决定了特写成为当时电视标准镜头,它几乎成为一种美学原则。电视剧片中,不允许同时在屏幕上出现4个人以上,剧作家与导演只能依此准则构思他们的情节。当今, 伴随电视荧屏的增幅,特别是高清晰度大型悬挂式薄屏幕的研制,电视采录与编辑技术的电子化与数码化,电脑绘画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使电视屏幕成为电影的第二银幕,家庭影院与家庭音乐厅得到普及,并为影视合流与电视节目的多样化与选择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当代电视观念的更新与确立,首先必须基于电视媒体与传播技术的现实可能性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既不能脱离实际一味空想,也不能畏首畏尾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