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1978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这个当时历尽二十九年建国探索、饱经沧桑的人民共和国,终于找到了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从此,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也开始了中华民族全面的伟大复兴。 二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但是经过改革开放的惊人一跃,我们的国家以空前的蓬勃、高亢乃至全新的律动,跨入了新的历史航程。举国上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世界地位明显提高,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各项伟业成就斐然。 电影,作为这一历史时期和伟大时代感应的神经,作为改革开放火热生活的反映与写照,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鲜明,更紧密,更合谐。我想今天在座的大多数艺术家、理论家都是直接的目击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回首往事,会感慨万千。这次研讨会大家都带来了自己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思考。我粗略看了一下,这大约汇集起来有近百万言的文稿,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电影改革开改的颂歌,一部新时期二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面对大家丰厚的研究成果,我首先要感谢大家!感谢中国影协举办这样有意义的研讨会,感谢同志们、各位艺术大师、理论巨擘二十年来对中国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感谢青年电影工作者对这一伟大时期中国电影的热切关注和参与。影协领导要我到会发言,我欣然答应了。我相信,通过这次研讨活动,对二十年的中国电影进行全面的总结、回顾,必将对于推动面向新世纪的电影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我同时感到,这篇文章的题目太大了,二十年的中国电影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涌现的优秀人才,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真是难以一下子概括全面、准确。好在有专家的高见,我这里只是结合二十多年从事电影工作的体会,谈谈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作为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与共勉。 首先,我想先公布这样几个数据:据电影局最新统计,改革开放的二十年,即从1978至1988年,我国共生产故事影片2500多部,是“文革”前十七年603部的四倍还多;美术片812 本, 近乎是“文革”前十七年279本的三倍;科教片5765本,也近乎是“文革”前十七年1980 本的三倍;新闻纪录片5606本,少于十七年的8344本,主要是影视合流电视新闻取代了电影新闻。同时这一时期还拍出了一批多幕电影。关于影片获奖情况,随着对外开放,这二十年仅获国际奖就达300余部次; 获中国政府华表和金鸡、百花三大奖影片达600余部次, 至于其它地区性的各类奖项,已达近千项。所以,基于这些统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二十年的中国电影都远远超过包括文革前十七年在内的新中国任何历史时期。因此,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成就卓著的二十年:是中国影人锐意进取、人才辈出、艺术生产力空前解放、创造力空前勃发的二十年;是人民支持电影,电影贴近人民,电影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进的二十年;同时,也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热切支持电影事业的二十年。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给电影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发展、带来了繁荣。因此,就其主流而言,我们可以这样估价:这二十年,是中国电影创造辉煌的年代、群星灿烂的年代,也是充满希望、奋发进取、攀登高峰的年代!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创作思想体系 回顾二十年的中国电影,总结二十年的创作经验,同志们在论文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点,发表了许多独到的感受、精辟的见解,其中有文学的视点、导演的视点、摄影的视点、表演的视点、史学的视点、美学的视点,科技的视点、教育的视点以至于科教片、美术片、纪录片的视点等等,这些对电影艺术成就、电影的发展轨迹、电影创作规律的研究与探讨,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路,回顾、思考与总结这二十年的电影工作,与前十七年,特别是“文革”十年相比较,我觉得还有一个更本质的东西、更重要的视点需要认真探讨和总结,这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的、自始至终贯穿于改革开放二十年电影创作中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创作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与构筑。围绕这一创作指导思想的形成,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领导文艺工作的实践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理论上的建树。当新时期的曙光普照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的钟声开始奏响的时候,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创建的指导革命文艺的理论和他们的人格风范,特别是他们所倡导的,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核心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及“寓教于乐”等文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疑为新时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第二年,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祝词中明确指出:“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他深刻地总结了艺术创作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文艺与四化的关系、艺术主体与艺术客体的关系、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党的领导与艺术家的责任的关系等,作了全面的阐述。这篇祝词,突出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思想体系的开篇和序言。于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中国电影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战略转移,随着人民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转变,中心任务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此开辟出新任务、新契机和崭新的面貌。广大电影创作者精神振奋,心情舒畅,随着1979年春《人民日报》开展的“怎样把电影工作搞上去”的讨论,在电影创作和理论界,关于电影与戏剧、电影与文学、电影的民族化、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电影的创新、电影的艺术特性等内容的大讨论也接连兴起。同时对西方电影美学的译介和一些优秀作品的引进,使创作人员开阔了眼界。由于创作思想的解放,带来了电影艺术观念的更新,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国电影终于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