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中国人民将告别风雨沧桑、悲喜交加的20世纪,健步跨入千载一遇而必将灿烂辉煌的新世纪。在这世纪之交,对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来一番历史的审视、现状的分析和趋势的展望,对于下个世纪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体劳动者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尽早实现我国的现代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的回顾 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虽然起步较早,但其发展却步履蹒跚,只是在近20年的时间里才得以迅速发展。 在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序幕。但由于我国的工业化在其百年多的进程中历尽磨难,屡屡受阻,发展十分缓慢,因而与其相伴而生的职业技术教育自然也就没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直到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的经济方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由此也引发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仅对高级专门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且对数以亿万计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提出了强烈呼唤。正是由于在经济社会这一发展背景的强力牵拉下,对经济建设具有最为直接服务功能的职业技术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1997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有17 116所,在校生达1 089.51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3.6倍和8.6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1978年的7.6%提高到1997年的56.2%。同时, 我国还有1469所职业初中,在校生80.9万人;还建有27 所职业技术学院, 74所职业大学,3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和18 所重点中专举办的五年制高职班,在校生人数总共13万人。除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外,我国的职业培训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1997 年, 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招生7122.94万人;劳动部门开办的就业训练中心2 800所, 年培训能力300万人次;企业内职工培训中心22 000个,年培训能力3 000万人。 由此看来,我国的职教事业在这20年的时间里,与经济发展保持了同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学校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基本体系框架。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推动劳动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完善现代教育制度、改变社会观念等方面,也有着极为重要的贡献。事实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劳动就业的桥梁,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是落实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直接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对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无疑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 二、面临的挑战 职业技术教育尽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但是近两年来却遇到了较大困难,其形势相当严峻,集中表现为:职教发展出现波动,在“普通高中热”的冲击下职校生源数量不足,质量滑坡,招生困难,普遍完不成招生计划;农科专业和城市的第二产专业难以为继,学生、家长不肯问津;中专随着中央机构的调整和“统包统配”制度的取消,失去了昔日优越的办学条件,对农村学生失去了吸引力,新生不报到率高达15%。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国职教本身出现了问题吗?抑或如人所说的那样社会不再青睐职教了吗?笔者认为都不是,而是职教在新形势下遇到了来自非自身方面的挑战。 1.超前的社会观念的挑战 这里所说的超前的社会观念,主要指超前的择业观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大体属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尚处在“一、二、三”阶段,部分发达地区已进入“二、一、三”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大,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不仅离知识经济社会“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相去甚远,就是提升到“二、一、三”的工业化阶段也仍需时间。产业结构定位的现实告诉我们,我国在产业政策上,必须加强一产,提高二产,发展三产。也就是说必须加强农业生产,努力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同时要尽快提高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努力实现工业化和工业的现代化;当然也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 依据我国现时的产业政策,本该有更多的人去爱农学农务农,爱工学工务工,立志为农业、工业的现代化贡献力量,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呼唤,国家的需要。但遗憾的是,我国的青年学生、家长和社会在择业观念上却与现实发生了严重差位,有相当多的学生不再选学农科专业和工科专业,而纷纷涌向第三产业一些热门专业,表现出择业观念的超前性。如1997 年, 职业高中农科类专业招生数仅占职高招生总数的10.79%,中专农林类专业招生数只占中专总招生数的4.79%, 这与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是不相适应的。再如1997 年底对天津几所职业中学9个专业4个年级23个班级上千名学生进行的就业心理调查表明,有45.5%的学生选择金融、邮电、税务、工商、保险等行业,有26.6%的学生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和司法,只有11.3%的学生表示愿意到企业,但只想到合资企业。选择农村的为零。 社会择业观念的超前,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以农科专业为主的农村职中、农业中专和以工科为主的技工学校、中专学校招生急剧滑坡,生源严重不足,专业难以办下去,学校面临着停办或转向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