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2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小康生活的广大老百姓迫切需要高职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富有生命力的新增长点;第二,高等职业教育是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明确它的性质、任务、发展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措施。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再做些探讨是必要的。 定位 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它在高等教育中居于什么地位?这是近年来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从国际国内发展和探讨情况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 贯穿于初中到大学的各个阶段,这和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所做的决定、法规是一致的。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各层次教育中。在我国台湾就已形成了这样的体系。在美国普渡大学的本科专业也分为工程类和技术类,前者以学科理论教育为主,后者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我国许多专家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型人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对技术型人才要求的水平,可以在专科、本科、硕士不同层次上培养。可惜现在还有一种鄙视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为它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高等教育,往往把它划入高等教育的“另册”。 (2)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现在的政策对这种衔接支持不够。 (3)职业教育应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这一点与我国有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方针相一致。可惜在当前实践中,我们往往使这两类教育壁垒森严,互相隔离。 我们还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审视高职教育的定位。现代社会的发展,职业种类日新月异,有许多职业岗位萎缩甚至消失,又有许多新的职业岗位萌生并发展;由于新科技的引入,许多职业岗位的要求也有很大变化,如过去小轮船上的大副和今天几十万吨油轮上的大副,其工作内涵和要求就有极大变化。再加上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一个人的职业岗位在一生中可能要更换多次。在这种情况下,只靠学校进行的职前教育绝对不能满足人的一生需要,终身教育将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同时,由于高级中等教育日益普及,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已逐渐为内涵更加广泛的“高中后教育”所取代。 在“高中后教育”中,在终身教育中,高职教育有着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现在研究和举办高职教育,往往重视学历教育,忽视职业资格培训;重视岗前教育,忽视岗位培训、转岗培训。这就限制了高职教育的作用。一个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学历与非学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并举,教学模式多样化,使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公民都有机会,比较容易地进出高职教育的大门,正如有些同志提出的,要使“学者有其校”。 面对新世纪,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没有一定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提供最基本的有熟练技术和受过教育的人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确保真正的、依靠自身力量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阶段。发达国家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时,高职教育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都是在这个阶段兴起的。这首先是由于社会需要大量在一线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过去是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要求提高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其次,传统的高等学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社会的需求量毕竟有限,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大众化多快好省的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目前只有7.6%, 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很不相称的,尖锐的供求矛盾不仅限制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也满足不了进入小康生活水平老百姓的迫切要求,而且使我国基础教育老在升学指挥棒下打转转,素质教育很难迈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缓解“落榜生”的压力。教育界有些同志担心让高等职业教育去接受“落榜生”,会不会贬低高等职业教育的名声。我认为这里要分析一下什么叫“落榜生”。现在我国初中毕业生只有44.3%能升学,高中阶段毕业生只有17%能升学,因而同龄青年只有9.1 %(含各类成人高校)能上大学。只是在高等教育很不发达,处于精英教育的前提下,才用高考成绩人为地卡下来一批“落榜生”。“落榜生”并不是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也不是没有资格上大学的学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落榜生”就会越来越少;将来高等教育普及了,“落榜生”基本上就会消失。只是对知名大学还会有“落榜生”。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对高职教育的“定位”统一思想,才会坚定我们的信心,才会从一个更高的战略地位上,更广阔的视野上去规划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