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方面的责任受到这种联邦制国家结构的制约,经济上实行“社会市场经济”(Soziale Marktwirtschaft)体制,教育上奉行“文化自治”(Kulturhoh-eit)的政策。尽管各联邦州的教育制度、办学模式各异,但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方面,则属于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共同行为,而更多的则强调联邦政府的行为,具体体现在: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积极就业(通常指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后的就业)的组成部分;为每位职业者或准备就业人员提供就业本领和选择岗位的机会,视作为政府的职能。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经济的教育,是沟通教育与就业的桥梁,是为社会成员谋求生计服务的。如果说,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突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主旨的话,那么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和提出,则体现了职业教育高移化和终身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了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所谓职业教育属性是指它的培养目标和对象,一般是针对职业岗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一般亦称工程师型人才);所谓高等教育属性,是指它是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也包括高中阶段三校毕业生)基础进行的高等教育(即国际教育标准概念的第三级教育)。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内涵,一个主要依据是培养目标的人才特征,所以较全面地研究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世界视野的角度,来全面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真谛,进而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内涵。因为高等教育的教育结构、学校类型,实质上是人才结构的反映。 一、高职:多元结构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尽管德国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德国多元结构的高等教育业已成为世界高教改革关注的焦点。 德国的高等教育按其培养目标、任务和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学术性大学(或称研究型大学)和非学术性大学(应用性和服务性大学)两种,按其种类又可细分为七大类型,即综合性大学和工业大学(Univ-ersitaeten und Technische Hochschulen od.TU)、神学院(Theologi-sche Hochschulcn)、师范学院(paedagogisihe Hochschulen PH)、艺术学院和音乐学院(Kunsthochschulen und Musikhochschulen)、综合高等学校(Gesamthochschulen)和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n FH)等。每类大学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特色,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等专业人才。下面简略概述一下七类大学基本任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便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在德国的发展和途径。 1.综合性大学和工业大学:该类大学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综合性强、基础雄厚,能代表德国乃至世界学术水平和在科学研究领域始终处于“领头羊”和“示范性”的地位,并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类大学的任务包括研究、教学和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办学宗旨充分体现“洪堡传统”,即教学与科学研究自由以及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思想。这些大学具有授予博士学位权利(Promotionsrecht)和在大学授课资格的权利(又称大学准教授Habilitationsrecht)。大学学习年限一般四至五年,医学类专业六年,专业覆盖面绝大部分达到50%以上,通常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经济学、农业科学和医学以及工程科学。据1992年统计(详见附1):全德现有85所学术型大学,在校人数为121.47万人,占全德学生总数66.5%。其中近70%大学的在校生达到两万人以上,名列前十位大学,又称“巨型大学”(mulit university)其在校学生的人数分别为:慕尼黑大学6.34万人、柏林自由大学(Berlin,FU)6.1万人、科隆大学5.04万人、明斯特大学4.39万人、汉堡大学4.36万人、波鸿大学3.87万人、柏林工业大学(Berlin,TU)3.72万人、阿亨大学3.71万人、法兰克福大学3.69万人、波恩大学3.56万人(注:联邦统计署Statisches Bundesamt 1993,大学生人数统计,1992/93冬季学期,德文版。)。 如上所述,这些大学无论是规模(学生数和专业覆盖面)或是学术地位均在世界高教领域堪称一流,也是众多国家借鉴效仿,学习者纷至沓来,其中众多学科领域的外国留学研究生数已达到占研究生总人数的25%以上。尽管如此,近期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等基金会设奖鼓励大学加强对外宣传,设立“高校国际宣传奖”(注:摘引自姜锋《德国重视高校对外宣传》电讯稿,《中国教育报》,1998年3月2日),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德学习;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而宣传是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宣传吸引外国留学生,最大的动力和效果,来自于这些大学的学术地位和内部新兴学科生长点不断涌现的优势。 2.神学院:这类学校现有19所,主要培养神职人员和从事神学理论研究专门人才。部分学院拥有授予博士学位和在大学任教资格的权力。其中6所教会学校(Kirchliche Hochschulen)的专业方向为福音新教(evangelisch),12所为罗马天主教神学(roemisch-katholisch)(亦称哲学—神学院Philosophisch-theologische Hochschulen),另外一所为犹太教专业方向。这些神学院尽管规模较小,比例只占到0.2%,但对于欧洲传统文化的德国而言,乃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一些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神学系,然而独立设置的神学院一般为私立的,由教会主办,在多元文化的欧洲具有全欧意识,通常影响早已越过德国疆界,成为全欧乃至世界神职人员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