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我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仅一个多月,中央就批准设立这个工业区。20年来,蛇口工业区的创业者们勇于创新,在南海之滨一个几近荒芜的半岛上开垦出一块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造了多项全国改革开放的第一。 开发建设蛇口,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做法。蛇口创建之初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企业行为,政企合一,面向市场,自我滚动发展。企业要自筹资金、自承风险,企业要承担一系列政府职能,企业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确定产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所有这些,决定了蛇口工业区只有采取全新的做法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中,全新的做法屡屡问世。首先,明确了全新的发展方针。这就是“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企业投资以外资为主,产品市场以出口为主”,不引进“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技术落后、污染环境和挤占出口配额”的项目。这种“三个为主,五不引进”的方针,为蛇口工业区的经济发展确立了生产型和外向型的大方向,并奠定了较高的起点。其次,采取了全新的工程建设做法。大规模讲求效益与质量的工程建设,必须拒绝几十年“大锅饭”养成的惰性,拒绝拖延工期、质量不合标准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蛇口于1980年参照香港的做法,率先实行工程招标。工程招标的成功,确定了蛇口工业区后来的主要工程项目均采用招标方式发包。再次,采取了新的港口建设方式。即,企业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建设港口,为我国的港口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公司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和保险公司。 蛇口在干部制度、劳动人事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从80年代初开始,蛇口就采用推荐、自荐、登报招聘、考试等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人才。在干部制度上,打破“铁交椅”,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工业区管委会,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监督。十多年来,干部聘任制和群众评议干部的做法一直坚持并得到完善。在劳动人事制度上,冻结调入干部的原级别和职务,实行企业干部无级别,干部的收入与企业经营状况和本人工作业绩挂钩,打破了“铁饭碗”;用工方面,在全国率先采用了“劳动合同制”和“双向选择”,使企业在用人上有选择权、试用权、录用权和辞退权,允许职工个人有选择权和辞职权,人才合理流动在蛇口逐步成为现实。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业保险和职工困难补助等社会保险制度。率先打破住房上传统的统建统包、低租金制,采用根据房屋本体造价、管理费和维修费三项基本成本而确定的合理的租金制,出租或分期付款售给职工住房。 20年来,蛇口工业区积极倡导和树立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价值观念、信息观念、平等观念、信用观念、职业道德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一时领全国之先。从邓小平1984年视察蛇口时给予充分肯定的著名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到“历史给我们机遇,我们让历史辉煌”,蛇口人更新观念的热情和勇气始终如一。 开发建设20年, 蛇口工业区取得了骄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39.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8万元,工业总产值76亿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7.8万元。20年中,国家从蛇口地区收取的各种税金达135.7亿元人民币。 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以招商局集团6000万元外汇人民币启动开发,通过滚动发展,现已成为拥有房地产、石化、港航运输和金融四大支柱产业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1998年总资产(按成本法计)达66.5亿元人民币。 在蛇口工业区进入发展历程的第三个10年的时候,蛇口在解剖自己,思考未来,蛇口的第二次创业正在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