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国有、个体、“三资”企业的发展,使市场竞争的压力加大;国家税制、金融、投资等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使过去的优惠政策大为减少;乡镇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比较灵活的优势有所减弱等。在这种形势下,山东宁阳县乡镇企业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 1994年全县筹集资金1.2亿元,共完成乡镇企业投入8亿元,新上和技改项目595个,其中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52处。实现工业产值23.37亿元,增长75.3%;实现利税1.68亿元,增长41.9%。宁阳县之所以在严峻的形势下开创新的局面,主要在于着力探索新时期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成功在联办,得益在联办,走出了股份合作制的新路子。当地群众称为“凑份子”办企业,动脑子求发展。这一发展现象有着重要的内在动力和依据--“联”的效应。 效应一:联出了资金和速度,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上项目、扩规模、搞技改,都离不开钱。然而,由于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使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在现实面前,全县各级领导主动出击,积极采取与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新举措,变活思路,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凑份子”办企业。他们有的直接投入资金,有的拿土地、房屋、设备、物料顶替资金,也有的以投工、投技术折成资金。凡是能自己干的基建工程,尽可能地发动群众上阵,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资金,创造出高速度。这种吸纳资金的新模式、新途径,不但加快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速度,而且增加了投入的总量,使全县乡镇企业投资由原计划3亿元猛增到8亿元。蒋集镇是花生重点产区和花生流转地。他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产品优势,发动40个村投工投料,日上阵劳力千人以上,工料折股150万元,仅用两个月,就建起鲁西南最大的花生批发市场和万吨花生制品厂,年创利税200多万元。 效应二:联出了优势和效益,显示出更灵活的企业机制 乡镇企业在近几年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制约自身壮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地方虽然集体有土地、设施、能源等有利条件,但受资金及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求索无门,苦苦挣扎,使潜力难以发挥出来。而社会上却闲散着不少可以利用的资金,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批“能人”、“大户”。他们的资金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后,很想走“投大项目求大发展”的路子,但因受土地、能源等条件限制,难以有大的突破和发展。宁阳县摸准这一问题,瞄准这一方向,创造条件,促进联合,采取集体入股与大户入股相结合、大户领办等办法,培植了乡镇企业新的生长点。 一是实行多投资者多分红的地方特色股份合作制,集体投入部分三年内连本带息予以归还,并由乡政府签字、财政担保,做到既让个体投资者大胆投、放宽心,又让集体也赚钱。群众说,这样投资,使“死”钱变成了活钱。二是鼓励个体户牵头领办企业。个体大户一般都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让他们领办企业,既可吸纳他们的资金入股,又给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不仅起到促成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作用,也使乡镇企业在体制上不断向股份合作制的目标滚动。 效应三:联出了规模和阵容,组成了乡镇企业的“联合舰队” 乡镇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形势需要的整体素质。搞好联合兴办,借土地聚财,借社会资金发展,拓宽了乡镇企业的规模化道路。组建联合体,不但使各自的优势不断发挥出来,同时也形成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抗拒风浪的强大阵容。由于干部群众认识明确,启动得法,使全县范围内出现了县乡联办、乡村联办、村村联办、村户联办、集体与个体联办、集体与集体联办、国家与集体联办等各种联合体,形成上下联合、左右联合、内外联合、大小联合的“联”的热潮。石集镇乡镇企业以煤矿为龙头,带动起了卫生洁具、纸箱制品、炼焦、木器加工等几个效益好的企业,形成了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发挥了聚合的优势和冲浪前进的阵容。南驿镇大磨庄肉联厂由村里拿出土地,60多户村民积极踊跃入股,共投资450万元,一举形成全县规模大、有影响的村办企业。 宁阳县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宽广的联办之路,是乡镇企业不断创造新业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