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认为:职工培训是浪费资金,职工学了技术就会“跳槽” 一些职工认为:安排岗位多半靠关系,业务“成型”何必自讨苦吃 乡镇企业,为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过很大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乡镇企业缺少后劲的弱点也愈加明显,它的突出问题是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就本市目前现状而言,乡镇企业对职工培训的“两头冷”是影响乡镇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据记者了解,目前本市乡镇企业职工有15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职工总数的0.2%,90%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8%。乡镇企业职工文化和技术素质的“低水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极大重视。 然而记者发现职工培训在一些乡镇企业已处于步履维艰的地步,有被忽视的倾向。一位自办工厂的企业主曾坦言道:我只要职工能生产出产品,职工培训是以后的事,管不了这么多。据了解,由于乡镇企业有不少是私营的,有的集体企业还以承包方式让私人经营,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短期行为十分明显,所以职工培训最多是挂在嘴上的漂亮词儿,很难到位。有的还说职工培训不会带来直接效益,只会用掉“人民币”,不愿去做“无用功”;有的怕职工培训后长了技术硬了翅膀,“跳槽”远走高飞,这样为人作“嫁衣裳”,还不如少费心思,有的对职工培训花去生产时间舍不得,认为有这些时间不如去干点活。乡镇企业一些经营者的片面观念,使职工培训难以提上议事日程,即使闹猛了一阵子也难以为续。 而乡镇企业职工的小农经济意识,使他们对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素质缺乏应有的热情。一位在村办工厂当铁匠的青年工人说,我们受雇于业主,无论我文化程度怎么高,他还是让我做这种力气活,学了无用,安排工作岗位要靠关系。他还承认学习比做生活还要吃力,并不比干活轻松,情愿干重活也不愿再次回到课堂里去。而一些中老年的乡镇职工片面认为自己已“成型”,再学也是白搭,视培训是“80岁学吹打”,没有兴趣。另外,乡镇企业与外界交流较少,也使一些职工缺少竞争意识。 正因为乡镇企业和职工对培训的冷淡,使得本市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的任务颇为艰巨。看来,这种状况要有所改观,除了领导重视之外,必须在政策上、措施上、培训方式上予以“扶持”,尤其在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方面和企业用人制度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将职工培训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并与职级、工资待遇等挂起钩来。据悉,本市有关部门不久前提出了至1997年乡镇企业完成55万名职工岗位培训、5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技术人员与职工数之比的三大任务,现在应是“赶紧上马”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