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几个问题

作 者:
薛韬 

作者简介:
薛韬 江苏盐城市

原文出处:
科技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前,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进展较快,在改变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强了外向拓展和持续发展的后劲。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效果不太理想。以下几个问题应值得乡镇企业重视:

      一、技改决策要科学

      现在,乡镇企业在技术改造前一般都重视搞可行性论证,但有些企业的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导致了技改决策失误。有的企业只是“拍脑袋”决策,凭老经验办事;有的企业先决策,以后再进行论证,仅仅把可行性论证作为向上级和银行申报技改项目,争取投资和贷款的手续,因而随意加大可行性参数,缩减非可行性参数,论证变成决策人主观意志的反映,造成严重失真;有的企业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没有对技术改造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前提下,就仓促从事,有的企业只顾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甚至把别人已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和设备引回来;也有一些企业在技改论证中往往习惯于搞表象的静态分析,不善于以辩证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进行鞭辟入里的动态分析,因此,论证了直接效益,忽视了间接效益,论证了眼前或近期效益,忽视了长远效益。凡此等等,再加之一些上级领导指导不够及时、有效,审查技改项目把关不严,更使得乡镇企业技改决策失误,频频发生。

      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开发,总是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而在引力方面,主要论证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本企业为取得超额利润而吸引新技术的动力,以及为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和实力地位而吸引新技术的愿望。人是技术改造的原动力,在论证吸引力时,还要对本企业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业务技术、思想觉悟,特别是领导班子的素质,逐一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取得可靠参数。在排斥力方面,一是论证本企业来自采用新技术的惰性和风险。技改后新技术使用初期,有可能带来生产和市场的不稳定,新技术的使用还会和原有的管理制度、传统习惯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发生冲击。特别在一些领导人比较保守和实行任期制的企业,求稳怕乱的思想会更加严重。二是论证投资方面的困难。有些企业前次技改投资过大,效益较差、资产负债率过高,使二次技改缺少必要的资金;有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营运效益不理想,信贷信誉不高,争取资金支持困难;有些地方,乡镇政府对企业收取的资金太多,企业只有简单再生产资金,无法搞扩大再生产;特别在国家紧缩银根后,企业技改已不可能拿到较多的贷款。所有这些,都使技术改造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论证新产品的市场障碍。由于凝聚新技术的产品在初始阶段价格往往比较高,市场障碍也会变成采用新技术的障碍。在对上述引力和斥力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论证后,确信企业对新技术的吸引力超过排斥力时,才可作出开发决策。为了确保开发的新技术,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和市场变化的冲击,还要对未来情况下引力和斥力比率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和论证,在留有充分余地的前提下进行决策。

      二、高起点才能求得高效益

      不少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的起点不够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进的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引进的机械设备,许多是城市和发达地区大中型企业淘汰下来的二手货。二是对传统生产工艺流程只是小改小革,引进单件机械设备多,引进配套成龙的流水线少,各道工序之间严重存在不配套、不平衡和不协调、不统一问题。三是技改后生产出的产品性能,造型和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指数达不到先进标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四是为技改项目的消化、吸收而引进的人才,不少是城市大中型企业的退休老工人,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指导全部生产和搞好企业宏观技术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对当今世界的新科学、新技术知之甚少,仍用陈旧过时的一套来指导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出现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信息闭塞的影响,有资金困难的制约,也有论证不严造成的差错,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对技术改造缺乏高水平的严格要求。他们视野不够开阔,竞争意识不够强烈,总是认为乡镇企业要比城市企业低一个档次。因此,降低了对技术改造先进性的要求,不想高、精、尖,只想小有进步过得去,立足点没有放到国内大市场与国际市场竞争上,只满足于小打小闹,以这样的精神状态,是难以搞好企业的技改的。

      三、技改要围绕产品转

      一些乡镇企业技术改造未能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来运筹,而是就技改搞技改,结果技改后设备的更新未能凝聚到产品的内在素质中,虽有投入而产出不佳,效益不理想。技改脱离产品的更新和升级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技术改造项目只是按照产品的同一水平的扩能来进行,引进设备低水平重复,技术的更新只是在同一质的规定性下量的扩张。这样搞技改,虽然产品甚或是目前畅销的产品生产批量上去了,但是其内在质量尤其是产品的技术含量并没有多大提高;其二,技术改造过多地把目光放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上,而对产品更新升级,特别是产品标准的更新提高重视不够,原有的软技术改造不多,产品素质的提高未能通过设备的更新取得长足的发展,所以,尽管企业的技术装备经过技术改造后明显的进步了,但产品技术参数依旧,标准不高。

      这种“高射炮打蚊子”式的技改,不但不能取得卓著的成效,反而会更加事与愿违;其三,技改主要搞了生产条件的改善,而不是抓生产能力的增强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技改对产品的质量提高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产品的更新换代却没有显见的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