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才能望远。唐朝诗人李白饱览庐山的壮美景色后,留下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诗句。南昌市郊区乡镇企业去年跨出的大步和今年的新进击,可以说是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的“登高篇”。 1984年开始,南昌市郊区在全省县市区中,一直稳坐乡镇企业产值和乡镇工业产值的“头把交椅”。但他们毫无得意之色,相反,不断给自己放“警号”、加压力。去年初,区委、区政府在制定当年经济发展目标时,向各乡镇通报:1991年南昌市郊区和同为内陆省会的合肥市郊区的乡镇企业产值分别为11.6亿元和12.4亿元,双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经过两年奋斗,自己的乡企产值达到36.5亿元,而合肥市郊区却跃至61.8亿元,双方的差距从8000万元扩大到25亿多元。去年5月上旬,该区负责同志从德兴参加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回来,又大讲德兴市和上饶地区的乡镇企业如何以200%多的速度猛增,如果自满松懈,不用多久,就可能被兄弟县市超过。 站在高处,极目远眺,使南昌市郊区的干部群众深深感到: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实施了一个“高大外”发展新战略:1994年对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6.5亿元,实施新扩改项目300多个;至去年底,共批建“三资”企业149家,实际引进外资6777万美元;现在,该区拥有年产值千万元至5000万元企业95家、5000万元至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5家;乡镇企业已踏上集团化道路,去年组建的7个企业集团创产值7.6亿元,创利税2800万元;去年全区乡镇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40个,其中洪城制药厂的青霉素钾盐和钠盐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湖坊乡石泉村开发的芝麻汁成为全国食品行业去年唯一获得国家发明金奖的产品。 “高大外”发展战略如同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把南昌市郊区的乡镇企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标志不仅仅是它的产值由上年的36.5亿元增加到72.6亿元,巩固和扩大了作为全省“冠军”的优势,更富说服力的还是乡镇企业对富民富区的贡献。据统计,1994年该区乡村两级企业共发放工资1.64亿元,按全区农业人口计算,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781元,为全省该项指标的1.6倍,去年该区乡镇企业上缴的税金占该区财政收入的52.2%,比全省乡镇企业对全省财政的贡献份额高出10多个百分点。 但是,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现在又朝着“过百亿、讲百强、奔小康”的目标,开始了新的攀登。他们的要求是:今年乡镇企业产值、乡镇工业产值双过百亿,全区进入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区,并成为全省首批实现小康的两个县区之一。 区委、区政府引导干部群众从优势中找劣势。春节后刚刚上班,区六套班子成员便“躲”到一个村里,学习与该区情况类似的浙江绍兴县的发展经验,揭矛盾,摆不足,尔后又发动乡村干部和骨干企业厂长经理一起“鸡蛋里面挑骨头”。经过七找八找,从“鸡蛋”里挑出了三根大“骨头”:其一、该区在乡镇企业总量方面居全省第一,但在全国叫响、而且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拳头产品寥寥无几;其二、该区在乡镇企业产值、工业产值方面位居全省首位,但反映效益的百元产值利税率仅居全省中上游;其三、乡镇企业总量在全省领先,但财政收入没能领先,更没能夺魁。 针对这一情况,他们从三个方面发动“攻势”:一是实行名牌战略。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培植支柱产业。八个乡镇中六个乡镇有建材厂,生产墙地砖、竹地板、铝合金等多项产品,其中意特利的玻化砖系从意大利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竹地板和玻璃马赛克则与台商联营,销路很好。在去年组建七个企业集团的基础上,现在着手组建建材集团,建材产品年产值可望由现在的4亿多元增加到8亿元以上。二是从管理要效益。针对过去企业承包往往是厂长(管理)负盈不负亏、村集体负亏不负盈的情况,今年在全区85%的行政村推广青云谱乡黄溪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由村里直接经营企业改为经营资产,使村、集体由负亏不负盈变成负盈不负亏。试点情况表明,此举可使村里增收40%以上。同时,对企业加强现场管理和成本、原材料等七项基础管理,以及财务、技术等五个专项管理,要求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105个企业,今年85%在这三项管理上达标验收。三是为迎接京九线贯通,精心筹划下好几步棋。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投资1亿元,用以打通南昌城东部的洛阳路、南京东路和西安路,以及南北走向的韶山路,加速东部地区的开放开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大口径的自来水管已敷设完毕,万门程控电话正紧张施工。年内公路、电话、自来水全面竣工后,昔日荒凉的艾溪湖畔面貌将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