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劲吹,乡镇企业在中华大地崛起并迅猛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一股相当活跃的经济力量。 我国乡镇企业中同执牛耳的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近两年来,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由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向混合经济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企业由分散化、小型化向联合化、集团化、规模经营方向发展。但是,它们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珠江三角洲模式:拍卖经营好的乡镇企业,加快外资引进速度,发展中外合资、合作、联营乡镇企业,形成新的规模,提高国际化程度,实施外向型战略。 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起始于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顺德、中山、东莞、南海等县市率先引进港澳台资本,发展乡镇企业,创造了“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订货和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的外向型乡镇企业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乡镇工业产值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40%多(1994年),已超过国有工业产值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38%的比重。在广东省出口总额中,乡镇企业的出口额已占三分之二。珠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每年以40-50%的速度增长(全省为30-40%的速度)。 现在,珠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通过拍卖经营好的乡镇企业,开拓新兴产业。拍卖好的乡镇企业,能吸引更多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拓展新兴产业,加快对不景气乡镇企业的改造,增加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促进资产流动,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广东山区和全国内陆转移,提高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 通过转让股权中外联营、股份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使外资企业的竞争力与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相“嫁接”。近几年来,由过去的单项“嫁接”转为成建制“嫁接”,外资引进由单项引进改为小区成片开发,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出口生产基地,提高了乡镇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全面改造乡镇企业经济结构。在所有制方面,由集体所有制为主转向中外合作、合资的混合经济为主;在产业结构方面,由第一、第二产业为主改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在企业结构方面,由发展骨干企业为主转为发展集团公司为主;在产品销售方面,由内销为主转为外销为主。通过这些改革,培育了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乡镇企业,如全国第一家一级乡镇企业——珠江电冰箱厂,其生产的“容声”冰箱,享誉海内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