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企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经济经纬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乡镇企业是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工副业和人民公社时期的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如今乡镇企业已形成多层次、多行业、多形式的经济格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逐步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及我国 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强、外资的涌入、“三资”企业的大量出现,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试就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一、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年总产值达1.6万亿元(1992年统计数),从业人员过亿,相当于当年国有企业的职工人数。但就单个企业来看,乡镇企业平均产值规模过小。1992年其平均产值为5.5万元左右,还不及全国平均企业规模的二分之一。根据规模经济理论,企业达不到盈亏临界规模就很难有效益;而且企业规模过小,还表现出越来越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的征兆,如由于乡镇企业长期在小规模、低效益的道路上徘徊,致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轻微调整和市场供求状况的微小变化,都足以使它无法承受。结果是:一大批乡镇企业崛起,又一大批乡镇企业倒闭,自生自灭,受到市场规则的严格控制。“小木舟”(指乡镇企业)极难在市场经济的汪洋中与“航空母舰”(指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实力雄厚的“三资”企业)相搏相争。乡镇企业“船小好掉头”、早“下海”(乡镇企业首先进入市场,且是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的优越性已成过去。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已成为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

      结合乡镇企业发展实际,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布点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布点过于分散,不少地区形成了乡乡起火、村村冒烟、到处建厂、星罗棋布的分散格局。这种天女散花式的现状既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也必然带来运距加大、信息交流困难、协作联系困难、扩大污染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及使用浪费等制约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今后,乡镇企业布点应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适当集中”的原则,为乡镇企业协作、联合和集团化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为此,应考虑以下导向:(1)协作导向。对那些生产技术、产品性质有密切联系的企业适当集中布点,以促使其协作和联合,达到相对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2)类似导向。对生产和经营项目相同或类似的企业适当集中布点,以引导竞争,形成市场竞争机制,达到激发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积累、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3)资源导向。在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当集中布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充裕的条件,扩大生产和发展的空间,提高资源开发加工深度,以达到企业发展生产有条件、扩大规模有依靠。

      2.转变思想,增加积累求发展

      近10年来,我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8.2%,资产总额增长11.2%,而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年平均增长仅为7.5%和7.3%,企业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求长期发展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在企业的收益分配中,应合理安排税后利润,保证其多数留在企业,严格控制个人分配比例,努力扩大企业自身积累,克服“等、靠、要”(即等政策、靠保护、要项目投资)思想,依靠积累求发展,只有积累增加了,才能扩大企业规模、加速技术改造、拓宽经营范围、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3.提倡协作,鼓励联合,走企业集团化道路

      企业集团是多个法人企业通过一定的纽带结合成的多层次、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跨不同所有制的大型经济联合组织。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为企业协作、兼并和联合制定政策、牵线搭桥,使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道路。企业联合根据乡镇企业实际,可分为向前和向后两种形式。向前联合是指企业由原来仅从事制造加工业而向批发、零售联合,同时从事制造、批发、零售业务;向后联合是指企业为保证其货源的稳定而由制造业务向原料供应及原料生产业务联系,这样也能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减少经营风险。如肉鸡加工厂组织自己的生鸡饲养基地和雏鸡孵化基地。这些联合既可以是松散的协作式的联合,又可以是通过兼并、收购和无偿划拨形式完成的实际的企业与企业隶属关系的变化。在组织联合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通过联合而得到的各种生产条件和营销体系。如石料加工厂通过收购或其他形式合并采石厂,从而使产、供一体化;加工厂还应充分利用采石厂原有营销体系中的运输、业务关系等条件,通过合并运输企业和收购石材经销店的形式,达到产、供、销一体化,扩大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

      二、解决资金短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资金紧张,尤其是流动资金短缺。乡镇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而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银行信贷计划的收缩及资金拆借市场发育的停滞,乡镇企业流动资金的缺口加大,据估计缺口在10%左右。至于追加固定资金投入,进行企业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更无资金保证,这严重阻滞了乡镇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解决资金问题是目前乡镇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1.建立健全银行信贷机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目前,由于银行经营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银行信贷政府导向的局面长期无法改变。这使银行无法真正做到自负盈亏和提高经济效益。由于银行信贷方面受政府行政干预过多(这种干预往往是出于地方经济利益或其他考虑),致使银行对具有较大信贷风险及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不得不违心放贷,造成大量银行信贷资金无法如期如数收回,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沉淀、滞积于企业;而另一方面,又大大限制了对经营状况较好而又一时急需资金扶持的企业的放贷规模和速度。这种政府导向的畸形放贷机制,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发展对信贷资金的合理引入和使用,造成资金的人为短缺,抑制了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目前,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就是尽快推动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过程,使所有专业银行一律改组为银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