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美本质研究的哲学基础

作 者:

作者简介:
莫其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桂林,541004;男,博士

原文出处:
思想战线: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西方美学的美本质研究有其独特的哲学背景,具体而言,西方哲学史有一条“本体论——认识论——本体论”的脉络。以此为基础,西方美学对美本质的研究也就有着浓厚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哲学的历史气氛和文化传统,当代西方美学的主观性、相对性和非理性倾向并未从根本上走出西方哲学的二元论传统。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9 期

字号:

      分类号 B83—02

      一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士、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可以说既是科学,又是哲学。说它是科学,是因为其兴趣主要集中于思考自然界,探索宇宙万物到底从哪里开始,把某种有形体的东西如水、气等作为万物的始点、宇宙之本原;说它是哲学,在于它确立了理性主义,它不为现象的千变万化所迷惑,努力探索在现象背后的、作为基础的万物存在和生成的原因,从而宣告了本体论哲学的诞生。正如文德尔班所指出的,古希腊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在现象千变万化的背后应如何思考统一的、 永恒不变的存在”(注: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 第189、190、191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这个问题最终由亚里士多德作了回答——“宇宙变化过程是本质在现象中的现实化”(注: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第189、190、191页, 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也正因为理性主义注意倡导从千变万化的现象去认识把握其背后的作为不变存在的本质,所以,西方哲学作为理性主义的最高体现,其宗旨在于确定这种“自在”的本质,弄清楚认识主体怎样认识它,表明达到这种认识的方法和手段。这样,西方哲学就包括了本体论(ontology)、认识论(epistemology)和方法论(methodology )三个部分。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个部分相继在古希腊、17世纪和20世纪形成,这个历史顺序同上述逻辑次序惊人的吻合。

      柏拉图作为本体论哲学开创者的地位是西方哲学所公认的,他的功绩在于把客观的本体世界与主体对立地确立起来,并且表明这个本体世界是现象世界对立的本质世界,即他所称的理念或形式的世界。而本体世界的哲学建构作为整个古希腊哲学和最高成就,是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凝结在他著名的“十范畴”,他用这“十范畴”来建构他的本体。“十范畴”是“本体(或译“实体”)、性质、数量、关系、何地、何时、所处、所有、动作和承受”(注:参阅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第40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其中,“本体”是根本的,是独立自在的实在体,其它九个范畴都不是实在体,而是对本体的刻画。亚里士多德用这十个范畴为西方的自然认识构筑了理性主义的框架,理性主义的认识活动在其中进行,理性主义的知识——理论化的知识从其中产生出来。这种理性主义的本体论构架对于整个西方文化具有普遍意义,它为西方哲学的嬗变发展作了一种历史性的规定。

      在古希腊创立的本体论哲学前提下,从古罗马到中世纪,各门具体学科逐渐发展起来。近代西方科学从哥白尼、伽利略开始兴起,这也可以说是科学的真正开端,尤其是经验论和唯理性之争,更是把认识论的主题凸出了出来。实际上,认识论的兴起是本体论的逻辑延长,主体和客体相对立,客体既已建构,那么,哲学地建构认识主体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西方哲学的认识论是由笛卡尔创立的,这被称为西方哲学史上的“认识论转折”即“笛卡儿革命”,也还被视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开端。笛卡尔的最大哲学功绩在于建构了认识的主体。在柏拉图那里,本体论是“第一哲学”,而笛卡尔却说:“可以设想没有我所在的世界,也没有我所在的地点,但是我不能就此设想我不存在,相反地,正是从我想到怀疑一切其他事物的事实性这一点,可以非常明白、非常确定地推出:我是存在的。”(注:笛卡儿:《方法谈》,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148、163页,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哲学的首要问题变成了主体,即认识主体的问题。同时,笛卡尔又用理性主义来建构主体,他进一步指出:“可是我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什么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呢?就是一个在怀疑、理解、肯定、否定、愿意、不愿意、想象和感觉的东西。”(注:笛卡儿:《方法谈》,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148、163 页, 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而且,“视觉之使我们确知视觉对象是真的,并不下于嗅觉和听觉之使我们确知其对象是真的,可是无论我们的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如果没有我们的理智参加,是都不能使我们确知任何事物的”(注:笛卡儿:《方法谈》, 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第148、163页,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总之,认识主体归根到底是思维的主体。而就以认识论为科学认识奠定基础而言,作出最大贡献者当推康德。康德的哲学要旨在于通过“纯粹理性批判”而哲学地建构认识主体,他的这种建构是在主体对客观所结成的认识关系之中进行的。实际上,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他把主体置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之中,同时也就为本体论的理性主义传入认识论提供了契机。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在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中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思想家,他认为,传统的本体论只问:“存在着什么?”而没有问:“存在本身是什么?”海德格尔提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对主体的哲学考察出发,从主体去追问存在的意义。因此,他把主体本身也归结为一种存在,即“此在”。要哲学地建构主体,必须着眼于主体之作为“存在”。这样,海德格尔强调了认识论作为关于主体之认识活动的理论,应依托并复归于对本体的研究。耐人寻味的是,海德格尔是从认识论哲学的发轫者笛卡尔的主体学说出发来生成发展自己的理论,他这样写道:“从历史角度着眼,生存论(existenzial )分析的意图就更加清楚了——人们把对cogitosum 〔我思故我在〕这一近代哲学发问的出发基点的揭示归功于笛卡尔,而笛卡尔仅是在某种限度内探索了eg。〔自我〕的cogitare。尽管sum被设定为是同cogito 一样原始的,笛卡尔却一任sum完全不经讨论。生存论分析将对sum的存在提出存在论的询问。只有规定了sum的存在,才能够把捉cogitationes 的存在方式。”(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57 页, 三联书店,1987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