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方美学史,充满着曲折崎岖,思潮奔涌,流派更迭,可谓波澜起伏,纷纭复杂。然而,其中并非完全没有轨迹可寻、脉胳可找。在我看来,在西方美学两千多年错综复杂的演进过程中,时隐时显、时曲时直地贯穿着两条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发展主线,我将它们分别概括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本文拟就这两条主线如何贯穿于西方美学发展进程这一点作一概述。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只是在特定含义上使用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这两个词的。众所周知,在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一般专用来指十七世纪欧洲两个对立的哲学流派与思潮,即大陆理性派和英国经验派。我这儿借用这两个术语、扩大其使用范围,主要是想用来描述西方美学史上从古希腊至十九世纪始终贯穿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倾向:一种偏重于逻辑、理性的演绎,另一种则相对重视感性经验的作用。我只是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术语来概括西方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的。 一 这儿首先仍然需要回溯至古希腊。我们认为古希腊两位最大的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好分别代表了西方美学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主要传统。 柏拉图是古希腊、也是西方理性主义美学的最大代表。前面已经讲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是以理念(理性)本体论为基础的,他的美论认为具体事物的美来源于或“分有”了理念的美即“美自身”。因为理念世界即本体世界是最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则是虚幻不实的,所以只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的本体的美或美自身,才是真实的永恒的美,这种美是超越感官的真正理性之美;而现实世界的感官直接把握到的美则是虚幻不实,由此引起的快感并非真正的美感。因此,他坚决反对智者派关于“美是视听引起的快感”的观点,而提出“灵魂回忆”说来解释极少数哲人如何能从现世个别美的感性事物出发,通过“回忆”逐步上升,最后彻底超越感性世界,而窥见美自身,彻悟美的本体,进入理念(理性)的最高境界。可见,柏拉图的理念论美学从根本上是彻底反对感性经验的理性主义美学。 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则有很大不同。就亚氏《形而上学》、《范畴篇》等著作来看,他的哲学虽然批判了柏拉图理念论对一般与个别的割裂,从而为现实经验世界留出了一席之地,但在基本思路、范畴和逻辑方法上,他仍然维护并大大发展了乃师柏拉图的理性主义思想。因此,总的来说,亚氏仍然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但应当看到,在理性主义大前提下,他并未排斥而是部分承认和应用了具有经验主义特征的观点和方法,在美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可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 第一,他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时,明确承认客观、感性、个别的具体事物(他称之为“第一实体”)的存在,承认“人和马等等都是一个个地存在着”,而否认离开个别、具体事物的普遍性即所谓理念的一般单独存在,他指出,“普遍的东西本身不是以单一实体的形式存在着”,“同单一并列和离开单一的普遍是不存在的。”(注:转引自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15页。)。 这在美学上就根本否认了所谓理念本体的美即“美本身”的存在,而把美学研究的目光主要投向现实的、感官能够把握到的经验事物的美。譬如他说:“美通常体现在量和空间里”,(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26a。 ),量和空间都是感性经验可以直接把握到的。这样,亚氏美学实际上为经验主义网开了一面。 第二,与柏拉图把对“美自身”的认识放在超感官的“回忆”上不同,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把审美同人的感性经验或感官感受联系起来。譬如他讲到“美的事物”应适合于人的感官接受能力,“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空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注: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版, 第25—26页。)。这就把论美一方面放在感性经验性事物上,另一方面与人的视觉感官的感受密切联系起来。这就进一步把审美引向感性经验即经验主义的方向。 第三,亚里士多德的美学代表作是《诗学》。《诗学》是他所有著作中最集中地体现出经验主义特征的。首先,《诗学》集中关注的是人生,而非自然。在古希腊,美学上流行的是摹仿自然说,亚氏当然也信奉摹仿说,但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诗学》没有一字提及自然;他说人、人的行为、人的遭遇就是诗所摹仿的对象”(注: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44页。)。 《诗学》把摹仿说建立在对现实人生经验的摹仿上,经验主义色彩甚浓。其次,《诗学》在方法论上也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特征。它从总体上是对古希腊各种诗艺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与《形而上学》等纯哲学著作不同,几乎没有抽象的概念演绎,而是处处充满着艺术实践的例证;关于诗的起源和发展,他对经验事实完全采取历史叙述的方法;论悲剧情节时,他甚至对造成强烈惊奇效果的“陡转”的写法结合具体作品作了细致分析,这完全来自对当时创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在古希腊理性主义主潮中透露出一定的经验主义色彩和气息。而正是这种局部的经验主义倾向,成为后世经验主义传统的真正起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道:“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两千余年。”(注: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页。)在我们看来, 这种在西方美学史上雄霸了两千余年的,主要是他所开创的经验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