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是中国传统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美学中极富民族特色与诠释价值的理论形态之一。过去学者们往往从心理描述的角度进行诠解,缺乏对传统审美体验这一总体生命体验形式作生命本体论意义上的逻辑阐释和诗性追问,故而其诠解与观照往往停留在枝节性局部性问题上。本文试图以生命本体论为视角,对传统审美体验的生成特征、心理结构、范畴展开模式及其言说方式作逻辑分析,力图敞现传统审美体验所蕴含的生命——审美的文化本相。 一、传统审美体验的生成特征:生命体验的逐层深化 对传统审美体验进行生成论的分析,实质上也就是从生命本体论高度对中国人审美体验心路历程的探微与描述。笔者认为,传统审美体验并非单纯的心理体验活动,而是味象(象之审美)、观气(气之审美)、悟道(道之审美)诸环节的逐层深化、升华,具有不断生成的特点。同时,也是总体的生命体验的不断展开与整体提升。以生成来诠解传统审美体验,是破译其动态特征内在秘密的关键。 生成是一个具有多层内涵的生命本体论概念。首先,生成具有中介内涵。生成是有限与无限的中介环节,连接着审美体验之感性材料(物象、形象、意象等)和审美体验之效应(境、韵、道、召唤结构、解释学空间、审美虚空心理场等),这使得审美体验必得以味象(象之审美)为始点,而最终落实到悟道(道之审美)层面上来。其次,生成具有矛盾内涵。在生成过程中,A生成为非A(形象拓展为意境),意味着生成在性质上同时把握着有限与无限或具象与抽象。此中,有限之象的审美构成传统审美体验的基本内容,无限之道的审美则构成传统审美体验的虚指形式,这一同时把握有赖于观气(即气之审美,其呈现方式如“澄怀”、“目想”、“心虑”、“神游”、“内视”、“独见”、“妙语”等)活动的展开,正是观气活动将体验活动凝定在具体的“象”与抽象的“道”的和谐统一中。凝定之机制为气之流行,气之化生。凝定之状态为:情景交融,兴象浑成,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由此,我们才可以诠解传统审美体验何以总在情景、心物、主客、天人等二元对立结构中展开。再次,生成具有生命向度。作为克服普遍分裂而达到有限与无限之同一的生成之物,最终必落实到禀有原初之我而又处于经验世界的感性自我上来,因之,生成之物,毕竟为原初之我、本真之我或超越之我,生命原则则透进那外在地限定着的存在之中,生成就朝着生命的无限完满而运动。以这一生命向度及其内涵剖析传统审美体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审美体验乃是总体的生命体验,是生命的本真的“思”,是个体对此在的本真敞开和领悟,亦即在“天人合一”的悟道式的体验中对存在的本源追问。 可以说,传统审美体验始终围绕象、气、道三个基始范畴展开,其中不断生成的特征也始终贯穿在味象、观气、悟道诸环节的逐层深化、互动之中。其内涵的具体呈现如下: 首先,味象(象之审美)是审美体验的开端和初始环节,表征着传统审美体验乃是在味象层次中去把握与体味事物之外的样态,并以诉诸感性经验形态的方式确立意识必得反映存在的最为基本的艺术唯物原则。因为体验必自审美意象始,离开了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审美体验只能是空中楼阁。审美意象作为情感与心智的一种自我显现形式,是人的思想、情感、想象的一种特殊的倾向和态度。味象蕴含着这样的本质内涵:人类的感性经验生活并非是对人生各种问题的逃避,恰恰相反,它表示着生命本身的最高活力之一得到了实现。(注:参见恩斯特·卡西尔:《人论》,21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因为,体验中事物的坚硬原料已熔化在审美想象的熔炉中并被赋予内在意义或道德生命。故而,缺少对外在感性形式(象)的观审,审美体验根本不可能发生。 其次,气之审美(观气)构成体验的核心。它是由味象通往悟道的中介环节,表征着审美体验进而在“观气”层面中去体认与敞现宇宙间万物万象万态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生机活力和深层生命内涵,并以此构成审美体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发生学依据。这是因为,生成的矛盾内涵使气之审美必得担当双重使命:一方面,须以味象为基础,进一步敞亮本源世界;另一方面,又必得化生出某种与无限意味相融相通的虚指形式(审美虚空心理场,解释学空间等)以引发气之审美向更高的悟道层面提升。故而,缺少了气之审美,象之审美只限于感性经验形态范围内,使对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宇宙本原存在的观照停留在一般的初级的审美体验层次上,难以会通到诗心、文心中所蕴含的真谛并倾听到整个宇宙的回响,更谈不上在气化(表征为“心观”、“神遇”、“独见”、“意冥”、“玄化”等)基础上突破时空限制,使审美体验或精神观照进入到道素相契的虚灵境界中从而获得“道”的整体提升。 最后,道之审美(悟道)超越象之审美(味象)、气之审美(观气)而成为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与最后环节。这是因为,真正的审美体验都必以敞亮世界的本源性意义为旨归。笔者认为:道之审美实现了三个层面上的审美体验的融合。其一,道之审美实现了心灵世界与感性经验世界的融合,即主观心灵世界的情、意、志、趣、性、灵等同感性经验世界的象、形、物、态、言等的融合,使对象的人情化生命化与生命的对象化具象化融凝为一。此中,审美体验以个体或个人命运的感性经验形式来传达对象的心灵内容与生命内涵,使心灵和宇宙得以净化。其二,道之审美实现了“道”与“艺”的融合。如宗白华先生所说:“道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注:宗白华:《艺境》,15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此中,由艺达道,以艺传道最后达到艺与道合,艺化入道,道融于艺,即艺即道的境界,表征着审美体验是人的关于审美方面的本质力量的本真敞开,这一敞开使心灵和宇宙得以深化。其三,道之审美实现了天人合一。主体精神或意识经过审美体验达到一种超越,即超越时空和自我的限制,进入到与宇宙规律完全合一的绝对普遍的本体存在状态。这是一个“鸢飞鱼跃”、“生气流行”、“活泼泼”的境界。此中,生命得到了安顿,胸次得到了陶洗,心性得到了证悟,审美体验成了对本源世界的追问、徜徉和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