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东西拉大的差距是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 改革开放十六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发展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东西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拉大。 我们注意到,当东部正步入“小康型”生活时,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却在缓慢地向前迈进,贫困地区八千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绝大部分在中西部)。单从1993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来看,东西地区相差很大。上海人均高达2226元,北京1572元,天津、浙江、广东都是1300多元,安徽和贵州分别是574元和506元。分县看差距则更大,广东珠海特区农村人均纯收入6625元,云南的鲁甸县人均纯收入只有172元,相差38倍(经济日报:《“小康”离我们还有多远》95.1.4) 这无疑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已然带来中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心态的严重失衡,这超出了纯粹的经济学的意义,而成为我国继续发展面临的极其关键的经济、社会、政治的综合性问题。 二、东部乡镇企业西带来扶贫救困工作的新思路 过去国家扶贫救困工作主要是围绕两方面展开的:1.对贫困地区无偿地给予大量的救济物、款,解决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温饱问题,其着眼点是“输血”。2.1987年以后,国家扶贫工作采取“造血”方式投入扶贫资金,帮助中西部地区提高产业开发水平,以及采用干部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但是各种调查表明,采用人才、技术、资金等单项生产要素转移的办法,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振兴来说,最后结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以推广实用型科技措施为例,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交通运输不便、水力电力不足、人员素质太低,这使得一项新技术往往难以被吸收和消化,因而这项工作就差强人意。这就说明,在解决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单纯的生产要素转移,硬性的、道义的政策规定的思路应当有所转换。 实践之树常青,近几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创造性的新思路。据统计,目前至少已有100多家浙江乡镇企业在中西部地区落户,被称为浙江首富村的萧山市民航实业总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河南郑州等地办起一批印染纺织企业;杭州万向集团提出“西进宣言”,出资10万元向全国征集西进计划的战略方案;天津乡镇企业大邱庄万全集团投资1200万元在新疆兴建钢管厂和钆钢厂,天津大邱庄津海集团生产的螺旋焊管已进入克拉玛依、土哈、塔里木三大油田,销售额1.2亿元,此外还有河南思达集团在西北陕甘宁兴办葡萄洒系列产业,福建港兴集团组织海内外企业成立投资公司投资贵州等等,从而形成了所谓“富浪西涌”的滚滚热潮,与前几年的“孔雀东南飞”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西部政府积极支持东部乡镇企业向西发展的战略,浙江省专门成立了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山东省制定“西进3-100计划”并且重点扶持其中10个西进企业,中西部纷纷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吸引部乡镇企业的合作小区,中西部的乡镇企业对此也表现了很高的热情,这为东部乡镇企业西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东部乡镇企业实施西进战略是市场条件下的企业经济行为 东部乡镇企业的西进给扶贫救困工作指示了新的思路,这就是:生产要素只有通过某种组合,即企业的组合,才能实现有效配置,防止失散和闲置,发挥企业作为微观经济单元的整合功效;企业是技术和人才的有效结合点,国家支持的星火技术项目要在中西部地区广泛开花结果,也必须通过企业转移的方式来实现;国家的政策规定,只有辅之以市场经济的驱动,才能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扭转不发达地区等、靠、要的被动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将鼓励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优先发展起来,然后通过经济辐射促使较发达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流动,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追求高回报率和超额利润,从而传递性地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 在当前的条件下,西进战略的最佳载体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规模小,灵活性大,抗风险能力较强,比较便于向西转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适应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 因此,东部乡镇企业向西部转移,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经济行为。它不同于建国后在西部推行“嵌入式”工业化战略的政府行为。这是企业着眼于东西部各自的优势,从共同获得的经济效益中共同致富的企业行为。 四、东部乡镇企业西进有助于推动东西部经济的共同发展 对东部乡镇企业而言,经历十几年的发展,在市场开发、资本积累上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沿海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工时成本过高的现象,那里工资、土地价格飞涨,导致资本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在这些方面内地是有吸引力的。由于国有企业的松绑,私营企业实力的增强,外资大举侵入,乡镇企业面对它们的激烈竞争,要上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扩大市场份额,向国外出口产品,这就必须向中西部转移非优势产业,寻找跨区域发展的途径;必须突破社区管理界限,更广泛地参与市场,在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上运筹资金,选择人才,使资本流动更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的需要。 对中西部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而言,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技术水平很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比较容易接受东部乡镇企业转移的适用技术和产业。如能接纳东部地区企业来此投资设厂,可以安置大批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转移,可为中西部移入新的经营机制和市场观念,这种无形的示范作用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东部乡镇企业西进带来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以及高水平的管理和明确的项目,对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无疑起到一种强“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