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三化”道路上迅跑的华夏第一县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烈文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

原文出处:
农业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22
分类名称:乡镇企业与农场管理
复印期号:199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前不久,我随农业部政策研究会的同志到江苏省无锡县进行农村“三化”(即农村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下同)。问题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供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同仁参阅。

      一、一条农村“三化”并进的成功之路

      (一)天时、地利、人杰造就了无锡县乡镇工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乡镇工业有了很高的水平,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

      无锡县是我国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其乡镇工业萌芽于五十年代末,曲折发展于六七十年代,快速发展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再上新台阶。1993年,该县乡镇工业产值43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6%;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470.98亿元)的92.6%,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80.24亿元)的91%。乡镇工业以绝对压倒的优势,成了无锡县国民经济的支柱。其全部资产达200多亿元,比1980年翻了5.5翻。近12年来,该县乡镇工业总量一直居全国各县(市)之首,1992年在首届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评比中荣获第一,1993年又蝉联榜首。无锡县以乡镇工业强大的经济实力摘取了“华夏第一县”的桂冠,赢得了国人瞩目的殊荣。

      无锡县乡镇工业之所以能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成这么大的产业规模,这么高的生产水平,从客观条件看,该县有从事商品经济的传统,历史上它与上海等大中城市有密切的联系;其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条件优越,北靠长江、南临太湖、东至上海、西近南京,位于沪、宁工业发达城市带的腹部,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当地早就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展商品经济,在30年代那里就有“小上海”之称。从主观因素看,无锡人精明能干,吃苦耐劳,商品经济意识强,善于利用机遇。为了解决其地少人多的矛盾,拓展生存空间,早在50年代末农民就率先办起了乡镇工业(当时叫社队工业。为方便起见,本文都用乡镇工业名称)。在乡镇工业被当作资本主义靶子而遭批判的年月,无锡县委、县政府却提出了“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方针,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六七十年代城市大批工人、干部或因调整而精简回乡或被下放到农村。在有的地方对这些人员熟视无睹甚至当成包袱时,无锡人却把他们当作难得的“财富”,尽量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些人成了当地的管理、技术人才,对发展乡镇工业起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政策使乡镇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锡县的乡镇工业更得以突飞猛进地前进。期间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需要,也曾几次给乡镇工业的发展带来困难。但在此情况下,他们能适应大气候,改善小气候,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改,深化改革,从而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致使乡镇工业一直得以持续地增长。

      伴随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工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在,从产业结构看,该县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农业产值仅占2%。从劳动力结构看,全县有2/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的基本上以兼业方式进行,主要种植口粮田,半数以上责任田已实行规模经营。从乡镇工业的资产和装备情况看,1993年底,全县拥有全部工业资产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90多亿元,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不少骨干企业的水平已达甚至超过城市同类企业。从部分乡镇和企业发展规模来看,1993年,全县35个镇中已有近半数镇(17个)工业产值超10亿元,其中5个镇超20亿元,最高的前洲镇达34亿元;从村看,有十分之一的村(59个)工业产值达亿元,10个村超2亿元,最高的西圹村突破7.2亿元;从企业看,64家企业工业产值超亿元,其中17家超2亿元,最高的雪浪初轧厂达6.6亿元。上述几方面情况,充分说明了无锡县乡镇工业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农村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二)乡镇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现代化已具较高水平。

      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许多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无锡县是怎样解决农业现代化的两大难题——资金问题和与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

      1、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政策,为解决农业现代化的资金问题开辟有效途径。无锡县早在70年代就开始用乡镇工业的利润补贴农业,到80年代初明确制定了“以工补农”政策,扩大对农业的补贴范围,包括农田基本建设、购置农机以及商品粮价补贴等。1987年根据发展的需要又实行“以工建农”,建立建农基金制度,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无锡县建农基金来自镇村企业职工每人每月的提留金(原来允许税前列支)和企业税后净利润中提取的农发基金等10个方面。建农基金的建立,为解决农业现代化所需资金开辟了可靠渠道。据介绍,从建立建农基金的1987-1993年,镇、村两级建农基金共投入52385万元,年均7483.5万元,且呈逐年递增之势,1993年达12591万元,比上年增长23.3%,为历史最高的一年。

      在乡镇工业“以工建农”强有力的支持下,无锡县的农业现代化已达到较高水平:全县农机动力每百亩耕地拥有量72.6千瓦;农田耕翻、排灌、植保、脱粒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此外,全县建立了以县为依托、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支只占全县总劳力2.5%的农业服务专业队伍取代了全县6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的投入,这也是无锡县农业现代化具有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