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同志在《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有见地的看法:“在1956年,当我们党在已经发现苏联模式的弊端及其不适合中国国情之后,如果不是另辟蹊径去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而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苏联走,那不仅意味着中国会走上一条不是那么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意味着中国会成为在苏联指挥棒下的一个大的‘卫星国’。可以设想,当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时,中国也将难以幸免。”这虽是一个假设,但却是以历史经验为依据的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假设。这个看法无疑是深刻的,但笔者认为对这个看法,还须要进一步深化。如果说另辟蹊径就可能避免后来的厄运,而事实上当年另辟蹊径的并非中国一家。拿经济体制来说,当时除了苏联的以高度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外,还有南斯拉夫的自治经济体制,匈牙利的计划加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国家在苏联解体时也全都覆没。而中国在提出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任务之后,其间又曾经历过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大的震荡,却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确实是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应当指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总是十分重视并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建设,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历史前进。这可以说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特有智慧的一个表现。1956年,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又是国际上的多事之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毛泽东在深刻总结国内和国际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地提出要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任务,并围绕这一历史性课题回答了历史和现实的、国际和国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为走自己的建设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另辟蹊径的艰难事业中,比较能够经得住风浪,而当我们出现失误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回到正确的思想上来并加以纠正,因而能够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说,这是我们党坚持走自己的建设道路而不迷失方向的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从一定意义上说,在这方面更具有继承性的意义。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理论思考和理论建设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第一,指明要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历史和历史经验。这是我们另辟蹊径建设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严重冲击。为了回击帝国主义势力的进攻,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道路,我们党于同年4月和12 月先后发表由毛泽东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讨论和修改写成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经过40多年风风雨雨,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仍然能站得住脚。其所表现的深邃思想和历史的预见性,则已为岁月所证明。 “两论”回答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正确评价了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及其历史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这绝不只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而是涉及如何看待斯大林领导的近30年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又那么长久,不发生错误是不可能的。苏联发生的错误,像斯大林的错误,它的位置是什么呢?是部分性质的,暂时性质的”。“苏联那个主流,那个主要方面,那个大多数,是正确的。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经过十月革命变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建设了社会主义。打败了法西斯,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因此,“我们说过,对斯大林要三七开。”这样具体的、全面的分析,分清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也是有说服力的。“两论”进一步分析了斯大林的错误在他的一生及他所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历史中的位置,指出“斯大林尽管在后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他的一生乃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一生。”“从整个说来,斯大林始终是站在历史潮流前面指导斗争的,他是帝国主义的不可调和的敌人。甚至在他犯错误的时候,他的悲剧也在于,他相信那是捍卫劳动者的利益不受敌人侵害所必需的”。文章深入分析了斯大林在苏联的内外政策方面所犯的严重错误及其危害,同时又客观地指出,这是共产主义者在工作中的错误,是共产主义队伍内部的是非问题,因而不应该用对待敌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同志的错误。 文章还针对当时出现的把斯大林的错误归结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荒谬论调,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是适合于生产力的发展的,政治制度也是基本上适合于经济基础的需要的。在1956年,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已达到沙俄最高年份1913年的30倍,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强国,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很显然,斯大林的错误并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而来,纠正这些错误,当然不需要去“纠正”社会主义制度。那么,斯大林错误产生的原因何在?其一,在基本制度适合需要的情况下,经济、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仍不完善,还存在缺陷。这种矛盾,虽然不需要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如不及时地加以调整则会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工作上就会出现失误。其二,主观认识脱离了客观实际,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和集体,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且能够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既要旗帜鲜明地捍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要善于及时地调整和改革其具体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关于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问题,也就是说,十月革命的道路还灵不灵?文章指出:“关于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就它们的国际意义说,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苏联的成功的经验中,一部分具有基本的性质,在人类历史的现阶段具有普遍意义。这是苏联经验中的首要和基本的方面。另一部分不具有这种普遍意义。此外,苏联还有一些错误的、失败的经验”。文章概括了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建立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党;经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里取得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和阶级;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援助被压迫人民和民族。指出这是反映十月革命道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同时也指出:“苏联的全部经验,包括某些错误和失败的经验在内,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而它们的成功的基本经验尤其重要。”这就是说要有分析的态度。重要的是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运用这些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