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

作 者:

作者简介:
崔晓麟,广西民族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530006)

原文出处:
学术论坛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主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本身的不成熟以及毛泽东思想观念中对资产阶级的排斥;毛泽东没有将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列宁的过渡时期社会加以区别,以至于照搬列宁过渡时期理论;在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等。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9 年 05 期

字号: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此后这个理论以法律的形式通过《共同纲领》而肯定下来。新中国就是以这个理论描绘的蓝图而构建的。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只经过了三年的实践就被放弃了。本文试对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原因作些肤浅的分析。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不成熟以及毛泽东思想观念中对资产阶级的排斥,是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根本原因。

      1940年,毛泽东为了解决许多人的“中国向何处去”的困惑而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为人们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他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09页。 )这个新中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共和国”。(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5页。 )毛泽东还具体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是新民主主义”(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5页。),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2 页。),“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85页。)

      上述的论述,是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前途命运的最经典的论述,他勾画了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及发展的趋势。但也可以看出,这个理论是伟大的,却又是不成熟的。

      毛泽东强调: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步完结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又强调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但两个革命阶段如何衔接,是第一阶段一结束就马上开始第二阶段,还是在两个阶段之间经历一个相当长的不是资产阶级专政阶段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待条件成熟再转到第二阶段。这实际是发展战略的问题,毛泽东没有明确。恐怕当时毛泽东也没有想过要明确。因为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如何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而对于第二阶段或如何进入第二阶段这个相对遥远的目标,他只能作个粗略的设计。

      即使到了民主革命胜利前夕,这个理论问题仍然没有明确。这反映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革命胜利后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确定上。一方面毛泽东强调:“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8页。)另一方面他又强调:“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里他把经济建设和阶级斗争并重。至于哪一个是最主要的矛盾仍然不明确,这就很容易因时而变。后来的历史证明毛泽东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造而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之所以如此,除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本身不成熟之外,毛泽东思想观念中对资产阶级的排斥亦是与此相关的重要原因。

      民主革命胜利前后一段时间,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的态度具有两重性,即策略上的利用和思想上的排斥。两种态度相互交织,某种程度上策略利用本身就有排斥之意。

      1948年毛泽东在《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说:在过去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党的政策是:“……保护和争取他们,以便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去反对主要敌人”。(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3页。)毛泽东主要是从策略的角度去解释。正因如此,党内外群众和干部把战争年代保护、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做法完全看作一种斗争策略,因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便自发地提出马上向民族资产阶级发动进攻。

      此外,毛泽东从策略上利用资产阶级时就包含有排斥。如毛泽东在说明利用民族资本主义时,十分强调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89页。)使它们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9页。),同时要加以限制。即在活动范围、税收政策、市场价格、劳动条件等方面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这里显然包含一个重要内容,即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危及到国计民生时,当它的发展有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就必须坚决加以限制甚至于改造。对于民族资本主义,毛泽东不是强调利用和发展,更主要的是强调利用和限制、改造——即排斥、消灭。

      其实在1947年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就已作出打击和逐步抛弃的方针。10月他在修改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指示稿中说:“我们在政治上要孤立自由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右翼)”,“在蒋介石打倒以后,因为自由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右翼的政治倾向是反对我们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政治上打击他们……但那时,还将有他们的代表参加政府,以便使群众从经验中认识他们特别是右翼的反动性,而一步一步地抛弃他们。”(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61页。)有了这种排斥情绪为基础,到建国初期,私人投机资本对物价和市场的猖狂破坏,不法资本家对抗美援朝物资偷工减料以及盗骗国家资财等等活动,把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贪婪无度的本性,强烈发展资本主义的倾向和竭力摆脱国家限制的欲望暴露无遗时,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的排斥就更加剧了。他采取急风骤雨式、群众运动的方式发动了“三反”“五反”运动,对资产阶级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势之猛前所未有,结果是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为“臭阶级”,无法立足。“三反五反”运动实际上已是对资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步骤了。因此,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也就是必然的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