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学风上,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批读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端正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线路,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有益尝试 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用一种纯粹的理论形态简明而又系统地表现出来,这是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第一次把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并且深刻地揭示了其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在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作激烈斗争中产生的。其著名的哲学著作,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都是论战性的。作者主要采取论战形式阐述新的哲学观点。由于思想的深刻和论战的需要,这些著作一般人是不容易读懂的。如果不了解其批判对象的有关原著,也很难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崭新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有过以纯粹理论形态全面系统而又通俗易懂地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愿望。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曾对他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作过简要的、经典性的表述;1858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谈到,如果以后有功夫的话,他愿意用两三个印张,用使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把辩证法阐述一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250页);1868 年马克思在给狄慈根的信中又一次谈到,他一旦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就要写《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35页)。后来,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都先后表露过他们关于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计划或构想。遗憾的是,无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列宁,由于他们承担着更艰巨的理论任务,面临着更紧迫的现实斗争,最终都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有益的尝试。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在苏联获得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被列入高等学校的教学课程。为了适应教学需要,一系列力图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科书陆续问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1年出版的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和稍后出版的米丁等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初步建构起辩证唯物论的理论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在本体论中阐述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本质、根源及其表现形态;在认识论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及认识的真理性;在辩证法中阐述辩证法的三大法则,即质量互变法则、对立统一法则和否定之否定法则,以及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可能与现实、偶然与必然等辩证法范畴;最后阐述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学之间的关系。该书以主要篇幅阐述唯物辩证法,并没有明确提出历史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一书力图弥补上书的不足。该书分别把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体系。尽管对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之间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见解,但是1938年发表的斯大林的著作《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疑将二者并列的提法确定下来,使之在学术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斯大林的著作《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尝试过早地划上了句号。由于斯大林所处的特殊地位以及对他个人的迷信,这篇著作一度被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顶峰,它所建立的体系包括其中的观点在一段时期被视为不可逾越的规范,从而严重禁锢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尽管如此,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仍不失其历史意义。这些教科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和对立,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通俗易懂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这一切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宣传和普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解决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探讨 毛泽东是在1936年下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期间读到以《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代表的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当时,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有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毛泽东可以抽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研读马列主义,深入探讨长期困扰着他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首先,究竟什么是马列主义?和中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一样,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首先拿起的武器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阶级斗争这个主题展开的。然而,毛泽东研究阶级斗争取得的理论成果,和他在实际阶级斗争中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不但得不到那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的理解和赞同,反而被指责为“狭隘经验论”,“根本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那些所谓“精通”马列主义,说话办事引经据典的人却能够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其错误决策在现实的阶级斗争中将革命引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