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前后刘少奇对社会主义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范小方:本校行政管理学院副教授,1950年出生。

原文出处: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刘少奇作了许多理性思考,提出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和主张:一、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二、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为自己服务。三、社会主义要不断改革不适应自己发展的方面。四、社会主义必须建立高度的民主政治,它是与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 仅以此文纪念刘少奇——这位共和国前主席诞辰100周年。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研究
复印期号:1999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56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三大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大”,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国际上,苏共召开“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严重错误,波兰、匈牙利发生政治动乱,这一连串的事件震撼了中国和世界。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的思考,重新审视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这一时期,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双百方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对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在1956年前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大胆地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积极努力与重要成果。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

      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对现代化大生产比较熟悉,对中国经济状况相当了解,深知中国落后,深感经济建设之重要。还在建国初期,刘少奇就明确指出:“经济建设已成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中心任务。”(注:《刘少奇选集》下卷,第60页,人民出版社,1981。)并强调:“只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爆发,经济建设的任务就不变,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不爆发战争,我们的任务就一直是经济建设,要把中国工业化。”(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5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这就是说,二三十年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对于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刘少奇认为必须是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达,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当时中国的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利用已经建立并且巩固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重要的工具,并利用其他各种条件,配合各方面的努力,来发展一切有益于人民的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注:《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页,人民出版社,1981。)而不是匆忙地采取社会主义步骤。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急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违背刘少奇初衷的。由于他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农业合作化问题的一些主张已经受到了批评,而三大改造最初的表面效果还不坏,因此,他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但也使他更多地考虑社会主义诸方面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仓促、物质经济基础准备不充分,这就使刘少奇更加感到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和紧迫。他认为,只有经济高速发展了,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以弥补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先天不足,这种发展,既要高速度,又要高质量,他大声疾呼:“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表现在我们的经济成就的数量和进度上面,还必须表现在它的质量上面。”(注:《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81。)

      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鲜明地提出了必须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在这次大会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注:《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53页,人民出版社,1981。)并宣布:“我们党现时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03页,人民出版社,1981。)在不久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正式提出了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

      1957年,由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这一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就为阶级斗争扩大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对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心任务的严重冲击。开始,刘少奇虽然也赞同这一论断,但仍然认为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应该是经济建设,不能放松。

      在嗣后对中国社会实际的深入钻研和调查研究中,他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1959年11月学习讨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发言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与旧的社会残余的矛盾是存在的,思想战线的斗争还很激烈,但在逐步缩小,多种经济变成单一的社会经济以后,虽然还有阶级矛盾,但主要的是生产和需要的矛盾,就是这种矛盾促进生产的发展。”(注:《文献与研究》1987(5)。)尽管这种表述还欠准确,但与八大决议的思想是一致的。既然是生产和需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坚持了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心任务的思想,在当时反右倾的阶级斗争中,提出这一问题,实在是难能可贵。以后,刘少奇在各种场合,反复阐述这一思想,并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了毕生精力。

      二、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为自己服务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问题上,刘少奇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他多次强调,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1953年7月18日,刘少奇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讲话就明确指出:“实现国家工业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资本主义的方法;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方法。我们国家一定要工业化,一定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决不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注:《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10~120页,人民出版社,1981。)但刘少奇又认为,社会主义不应当拒绝资本主义的一些先进的东西,应拿来为我所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