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

作 者:
高放 

作者简介:
高放 1927年2月生于福州市,1950 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1981年被评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出版专著和文集有:《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等。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扩展到欧亚十几国。这些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对旧模式、旧体制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是互相影响的。到1989至1990年,东欧八国和苏联的改革先后都以共产党的失败和下台而告终。造成这种悲剧性的后果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着重谈对苏东剧变深层原因的看法,把我个人的研究心得和盘托出。

      一、苏联东欧变化对我们党较大的三次影响

      第一次影响是在1956至1957年。开始毛泽东是想从苏东变化中吸取教训,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以苏为鉴,重、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等十大关系要作较大变化。党的八大也指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但是到1957年时发生了变化。毛泽东认为波匈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东欧国家没有抓阶级斗争。于是,毛泽东开始转向抓阶级斗争,造成了反右派的扩大化以及1958年后的“大跃进”。总之,第一次苏东变化,开始我们是想吸取它的经验教训,但是很快就变了。变的结果,是1957年以后我们在某些方面比苏联东欧搞得更“左”,以致出现“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深重灾难。

      第二次影响是因为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闹事、罢工,波兰实行了军管。1980年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端正路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1980年8月18 日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我个人看法,应把这篇讲话视为整个改革的纲。可是这篇讲话发表后,发生了波兰事件。中央一些领导人据此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搞,一搞就会乱。

      到1986至1987年,邓小平又一次感到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不会成功。因此他又一次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本来已经收进《邓小平文选》的8.18讲话,又重在1987年7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这在党的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全党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着手,带动全面改革。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又专门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

      第三次影响是由于1989年至1991年苏联和东欧的彻底剧变。16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柬埔寨在1979年最早垮了, 1989 年以后一下子又垮了10 国。 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如何吸取苏东教训的问题。 但是1990 至1991年,国内“左”的思潮明显上升,一些人不是正确地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教训,而是认为苏东剧变是胡乱改革开放造成的,就是不抓阶级斗争,对西方开放,加快了和平演变。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奇谈怪论。在紧要关头,邓小平于1992年初发表了南方谈话,批判了国内上升的“左”的思潮,指出要从正面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南方谈话一个重要的论点是:“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而且强调“左”是根深蒂固地存在,所以着重是要反“左”。

      总之,苏东变化对我们党产生了三次重要影响,前两次我们没有能全面地、准确地吸取苏东剧变的真正教训,“左”倾思潮有所上升,以至走了弯路。第三次也有“左”倾思潮上升的趋势,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把这股风刹了下去。但是,“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二、关于苏东改革与中国改革比较研究的几点看法

      能不能正确吸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至关重要。苏东改革和中国改革的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苏东改革失败了,导致三亡:亡党、亡国、亡社(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导致三兴:兴党、兴国、兴社。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我们党大约只有3600万党员,现在发展到5800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实力大为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苏东改革为什么改了40多年,最后导致了三亡呢?对此理论界流行三种观点,这些观点我都不同意。

      第一种观点:认为苏东改革失败,关键在于苏联在斯大林之后的改革,从赫鲁晓夫起到戈尔巴乔夫,都是全盘否定斯大林,长期推行右倾机会主义,因此葬送了苏联。这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这种看法认为,苏联的变化是从1953年开始的。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鼓吹“三和”(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两全”(全民党、全民国家),把苏联搞亡了。有人认为,苏联改革失败,“第一位掘墓人是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是最后的埋葬者。中国改革成功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执行了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这个看法是对的。但反过来说,赫鲁晓夫的作法应该怎么看?他在苏共二十大上批评斯大林的错误,揭发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他对斯大林的评价并不公正,确实一度引起思想混乱。但从其基本经济政策来看,赫鲁晓夫主义仍然是“左”,不是右。这个有关是非的认识问题不解决的话,就不能从苏东剧变中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实际上赫鲁晓夫路线是形右实“左”,少右多“左”。赫鲁晓夫不是苏联的第一个掘墓人,而是斯大林之后苏联的第一个改革家,如果要说是“改革家”的话,他是一个蹩脚的、不高明的、不成功的改革家。斯大林“左”的东西,他并没有改掉,只作了局部修补。正因为斯大林“左”的错误长期没有得到改正,才导致了苏联后期的右。从赫鲁晓夫到1987年前的戈尔巴乔夫一直是“左”。戈尔巴乔夫上台两年半以后,到1987年11月他的《新思维》一书出来后,才开始转向右的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