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日 古厩忠夫

原文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由于中国在1978年末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古厩先生认为,作为“文革”的反命题的“改革开放”路线取得了胜利,“文革”作为路线被彻底否定。随着“文革”的被否定,日本学者开始冷静地分析“文革”的性质是什么?“文革”为什么会形成那么狂热的运动?

      作者指出:在30年后的今天,人们一般认为,“文化大革命”的基本性质是包含着路线斗争的激烈的权力斗争。同时,古厩认为,“文革”不仅限于权力斗争,它还彻底震憾了中国社会。“文革”当初红卫兵的狂热呼应和以“群众”为基础的毛泽东的运动方式,都使人感到与其说“文革”是自上发动的权力斗争,莫如说是自下涌现出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这使人不由得考虑:群众为什么会达到那种程度的狂热?毛泽东为什么会得到那种程度的支持?古厩的见解是:1.毛泽东具有超凡魅力;2.有崇拜毛泽东和轻易受无政府主义性质的“造反有理”口号煽动的年轻人即红卫兵;3.有在决定性场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行使实力的军队;4.毛泽东作为发动群众的组织者发挥了卓越才能。他认为,这四点缺少哪一点,都不会使运动达到那么高涨和引起“夺权”。

      (摘自《日本对“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与日本的“文化大革命”》一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