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怀化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普遍一致的意见是:“由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所不同的是,有的论者将“开始转变”四字或改为“实际上成为;或改为“基本上成为”;或改为“成为”;有的论者则在这四个字的后面加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定语。这中间,虽然偶而出现过不同的声音,如说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是“带有两重性质的革命联盟”;或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但都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为上述共同的声音所淹没。

      其实,关于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还有进一步深入讨论和研究的必要。我们认为:国民党无论是改组以前还是改组以后,都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我们的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中国国民党改组后的纲领,说明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1924年1月, 由孙中山审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就是国民党改组后的新纲领,它由“中国之现状”、“国民党之主义”、“国民党之政纲”三个部分组成。这个纲领比国民党改组前的纲领前进了一大步,但仍然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李大钊说:国民党“新制定的政纲,丝毫没有共产主义在内”,完全没有超出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范围。

      第二、中国国民党改组后的领导集团,仍然以资产阶级为核心。

      以孙中山为首的原国民党领导集团,就其人员构成的阶级属性来说,大多是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他们仍然掌握了国民党的主要权力,其核心领袖,先是孙中山,后是汪精卫、蒋介石,都代表资产阶级甚至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国共党内活动的形式,表明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仍然以资产阶级为主体。

      在酝酿国共合作时,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人都曾向孙中山建议实行国共两党“党外合作。”孙中山却不同意党外合作形式,只同意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国民党为中心来容纳共产党、共青团和其他的革命力量,强调共产党人必须服从国民党的领导。这样,共产党人是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以集体名义加入国民党。因此,国共两党没有联合的协议,没有领导职务的分配方案,没有两党共同协商重大问题的形式。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没有决定权、没有否决权,甚至连制约的方式也没有。同时,孙中山虽然吸收共产党新兴力量加入国民党,但是“只纳新、未吐故”,国民党内原有的军阀、官僚、政客及地主分子等反动派和右派并没有清除,仍然留在党内,有的还占据重要地位,掌握重要权力。可见,孙中山的改组国民党,只是借共产党的力量来复活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实体,以适应国民革命的需要,从而实现其建立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而决不是要改变国民党的性质,去另外组织几个阶级的所谓“革命联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