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革命时期革命领导权问题的再认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军祥:第一军医大学政教室讲师;广州,510515

原文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阶级领导和政党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政治概念。大革命时期,阶级领导归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则归于中国国民党。国共两党实现党内合作的特殊历史情况,使无产阶级的领导可以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中介体现在国民党的身上,实现阶级领导和政党领导的间接统一。无产阶级领导同国民党领导能够间接统一的根本前提是国民党有较强的革命性,因此,保持和增强国民党的革命性成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焦点。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后期执行了一条错误的策略方针,使蒋介石把国民党由一个革命性的政党变为反革命的政党,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最终失败了。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字号:

      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史学界已经论述很多,成果喜人。然纵观所论,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提出一新的观点求教于史学界。

      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在理论上早就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地位,如邓中夏、瞿秋白等人多次阐述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四大”也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之领导地位”。在大革命时期的整个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也一直坚持着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的思想。这方面,史学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勿用赘述。然而,如果我们不满足于概念的提出,进一步考察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内涵,就会发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所认识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除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对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领导和对资产阶级进行提携和督促外,并没有今天我们认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含义在内。相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当时在提到国民革命的领导者时,往往指的是中国国民党,而不是中国共产党自己。中国共产党“四大”第一次明确阐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思想,但在随后的《中共中央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书》和《中共中央为孙中山之死致唁中国国民党》中,中国共产党也明确地希望中国国民党中央在孙中山逝世后,要承继孙中山伟大的革命遗产,“领导中国国民革命到底”。并表示:“中国共产党对于孙中山先生及国民党所领导的中国民族自由运动,始终表示充分的同情,今后对于国民党及其所领导的民族运动,仍协同全国工农群众予以赞助,决不因中山先生之生殁而有所变更”。(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324—325页。)邓中夏是较早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地位的,但他在阐述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同时,却也认为:“现在中国需要一个国民革命,但要成就国民革命,必有一个领导各阶级革命民众,以从事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之民国革命之政党。这个政党,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手创之中国国民党”。(注:《工人之路》,第194、195期,1926年1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肯定“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的同时,在《国民党右派分裂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又指出:“现在已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一面是帝国主义为领袖,统率买办阶级、大地主、官僚、军阀等,组织反革命联合战线;一面是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率领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组织革命联合战线,站在一边……”。(注:《政治周报》,1926年1月1日。)周恩来在《现在斗争中之我们》中,更是一面指出:“在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要靠它携同农民,手工业工人督促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妥协地与敌人斗争,才能达到国革命的真正目的”;另一面又肯定“国民党是革命的,是站在国民革命的领导地位的”,所以,“我们承认革命的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国民党革命的领导者”(注:《六大以前》,第643、644页。)。

      二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这种既肯定“无产阶级之领导权地位”又承认“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国民革命的领导者”的思想,是对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党内合作特殊情况下革命领导权的正确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在探讨大革命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时,往往把无产阶级领导等同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把国民党领导等同于资产阶级领导,彼此混淆,互相等同。事实上,严格考察无产阶级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领导、资产阶级领导同国民党领导,就会发现,阶级领导同政党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政治概念。阶级领导一般是指在革命的各阶级中,某一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富革命性和战斗性,其自身所体现的思想最能代表各革命阶级的共同意志和利益,能成为对革命阶级具体行动的指导思想,只有它才能够引导、提携和督促其它革命阶级投入到革命的斗争中去,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因而,阶级领导更主要是指政治上领导;而政党领导则一般是指对具体的革命行动的领导,即某一革命政党通过对某一政权、组织或武装力量的控制,使其政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到革命的民众中去,从而能够在革命的斗争实践中调动一切革命的力量,实现革命的最终目标。因而,政党领导更主要是指组织上的领导。当然,阶级领导和政党领导不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政治概念,而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阶级领导是关系革命方向、路线的根本问题,是主要的,是政党领导的向导和指南;政党领导则是贯彻阶级领导的具体步骤和保证,阶级领导通过政党领导才能实现和发挥作用。一般情况下,一个阶级如若是革命的领导阶级,那么,代表这个阶级的先进组织——政党,也一定会是革命的直接领导者。完整意义上的革命领导权是阶级领导和政党领导的统一,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历史不完全是按照理论模式发展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党内合作的特殊情况,就使阶级领导和政党领导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一致。

      大革命时期,不可否认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这不仅是无产阶级自身最具革命领导阶级的条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富于组织纪律性和彻底不妥协的革命战斗精神,而且,无产阶级在整个大革命时期的具体表现则更证明了这一点。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掀起了全国民众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尽管失败了,但却促使了各革命阶级和政党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走到一起来了。1925年的“五卅”运动,把反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推向高潮,无产阶级真正引导、提携和督促全国各阶级民众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从而为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特别是坚持一年多的省港大罢工,不仅给英帝国主义以直接的打击,而且成为北伐取得胜利的坚强后盾。1927年初的上海三次工人起义和武汉、九江收回英租界的行动,则更是无产阶级领导各阶层民众进行国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因此,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是真正的发起者、提携者、督促者,无论在行动上还是思想上都是带头者,是革命的真正领导阶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