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夏威夷谈往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炎黄春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夏威夷——一颗镶嵌在太平洋中部的明珠。一望无涯的大海,独特的冲浪,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如洗如雪的沙滩,大自然赋予无限风光和宜人的气候。

      在夏威夷著名的威基基海滩,每天上午都会出现一位坐着轮椅散步的中国老人,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很少注意他。偶尔有认识他的中国游客冲着他叫张大帅,他也不以为忤。只有看到孩子时,他会拿出预先备妥的糖果把手伸向小朋友,脸上也露出童稚般的笑容。

      没有人知道,这位“世纪老人”曾在60多年前叱咤风云,几乎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因为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软禁了近60年,已经97岁高龄的张学良将军,在山明水秀、风景明媚的环境里,正享受含饴弄孙、生命中迟来的自由。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1901年生,是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作霖虽然是行武出身,却对张学良的教育非常重视,举凡国学、英文、武艺都打下了良好基础。张学良原本想做一名医生,但是张作霖却要他从军,好继承他的功业。

      19岁的张学良,戎马生涯的第一仗,是讨伐吉林、黑龙江的土匪,初战告捷。

      23岁的张学良,已率领大军打过两次直奉战争,赫赫有名的大军阀吴佩孚、西北军的冯玉祥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

      国恨家仇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离开北京返回沈阳,6月4日凌晨途经皇姑屯站附近,被日本军队埋下的炸弹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由北京化装匆匆赶回东北,对日本的杀父之仇不动声色,对外封锁张作霖死亡的消息,快速接管一切大权,让日本人找不到机会出兵。

      1928年7月3日,28岁的张学良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决定与国民政府合作。同年12月29日,东北及热河突然易帜将原先悬挂的五色旗帜,改换成青天白日旗。他把30万兵力纳入国民革命军的体系中。

      中原大战中,张学良应国民政府之请派兵10万进行武装调停,取得胜利。30岁的张学良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

      “剿共”不得民心

      东北沦陷,热河失守,国内指责张学良的声音高涨。1933年3月, 张学良辞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副总司令。之后在上海治疗鸦片中毒,然后远去欧洲。在欧洲停留10个月后,于1934年回国,被任命为西北“剿共”总司令部副司令。他带领着东北军在西北同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作战。东北军深受思乡之苦,又饱受无法与日军决一死战夺回家园之恨,不安的心情,深深震动了张学良,也就埋下了“西安事变”的引信。

      “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抗日情绪高涨,蒋介石却提出“攘外必须先安内”政策,加强“剿共”。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忏悔录中说,东北军指责他忘了杀父仇人,不顾抗日大业。共产党提出的“八一宣言”呼吁一致抗日、停止内战,获得了极大的回响。

      张学良:“‘剿共’这个事情我并不乐意,我那时跟蒋先生说,并不是蒋先生讲话的‘长他人志气’。我不是那样。我是说一个是得老百姓拥护,一个是不得老百姓拥护,这是很大关系。”

      记者:“为什么那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多少年,他们就已经在得老百姓拥护呢?”

      张学良:“你问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很难过的答复,我们不得民心。我们呐,不得民心!这很要紧的,所以我从事那个战争痛苦得很,我们不得民心。”

      “中国人里第一个佩服的人是周恩来”

      “剿共”的东北军节节败退,两位师长阵亡,军心更加动荡。张学良发觉事态严重,于是1936年4月与周恩来会面,确定双方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的想法。

      记者:“是不是可以谈一下你跟周恩来之间的关系,周恩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学良:“我们很好。不过,我跟周恩来没太深的交情。但是谈可以说是谈得很合,一针见血。我认为毛泽东的成功,可以说是周恩来的成功。我在中国的人里,佩服的几个人,佩服周恩来是第一个,我是非常佩服他。周恩来这个人我始终佩服他,他给我下了八个字‘爱国英雄,千古功臣’。他这个人是爱国的,不是为自己地位,自己的利益。他在共产党内地位很高,你看历史上开会、坐位子,他都是坐第三、第四、第五那样的位子。所以周恩来这个人我很佩服。”自从张学良与周恩来见面后,张学良开始积极说服蒋介石,但是都失望了。

      幽居半世纪

      许多人都以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是同机而行,其实张学良是搭乘后一架飞机。张学良到南京五天后,军法会判决他10年徒刑。但蒋介石随即又特赦了他。决定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从此张学良在政治舞台上消失。张学良一生最想和日本作战,可是当中国同日本打了8年战争时,他却缺席了。

      36岁的壮年张学良自1936年12月开始了囚犯幽居生活,先后在浙江、安徽、江西、贵州、湖南等地被软禁。国民党当局逃台时,张学良被移往台湾新竹,后来在北投定居,其间他曾多次透过渠道表达意思,但是都未能如愿。他曾写了一首诗给来看他的朋友:“总府远来意义深,山居何敢动真宾。不堪酒贱酬知己,惟有清茗对此心。”

      记者:“在被拘禁的半个世纪时间里面,你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度过的呢?”

      张学良:“我自个儿问我自个儿,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一乐也,我是个基督徒,我那时候就是忍耐、等待,忍耐、等待。”

      记者:“你回顾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你觉得哪一段日子最开心,最高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