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既是一位世纪伟人,也是我们的楷模。一代伟人的故去经常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又会留给新时代以丰厚的遗产。邓小平93年史诗传奇般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生动隽永、回味无穷的人生教科书,尤其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不可多得的人生教科书。哀挽伟人之余,再次拜读其生平,感慨万千。邓小平何以能从一个穷乡僻壤的无名学子,成长为中国和世界的一代伟人,而且其政治生命之树几经枯荣,历70年而仍能常绿,这种人生的奇迹,对于我们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成为跨世纪人才,可以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和教益呢? 启示之一:挫折与坎坷是磨制成功之剑的砾石 邓小平已成为世人心中的一座丰碑,在他身后留下了举世公认的辉煌业绩。但是他的人生之旅却是如此曲折,成功之路却是如此坎坷。在他70年的政治生涯中,曾先后三次被打倒。1933年,担任中央革命根据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他,因为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受到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党中央的通报点名批评。他据理力争,结果被撤职并给以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还被当众缴枪,勒令下基层改造。两年后,和他一起被打倒的毛泽覃、谢唯俊和古柏都先后在战场上牺牲,只有他活了下来。然而这只不过是他三次受挫中最轻的一次。1966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而被当作“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打倒,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仅仅保留党籍,在中南海受到批斗,1969年又被遣送到江西,过了三年清贫和失去自由的生活。1976年,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务院(实际上的第一)副总理的他,又因坚决抵制并努力纠正“左”倾潮流而再次被打倒,再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失去了人身自由,甚至一度生命安全难保。他的婚姻也曾颇多不幸。他的第一个妻子张锡瑗,美丽贤惠,与他结婚仅2年就因难产而母女双 亡。第二个妻子金维映,是中央革命根据地著名的女杰,又是与他结婚仅2年,就在他第一次被打倒,处境最困难的时候与他签了离婚文书。 这一幕幕人生经历,不但中国人视之为史诗传奇,国外舆论更觉得匪夷所思。美国《时代》周刊认为,邓小平要比美国的政坛奇人尼克松的经历“有过之而无不及”。邓小平对外国友人开玩笑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奥林匹克奖的话,他将很有资格得金牌。〔1 〕正是这种人生经历,磨砺了他处乱不惊、“柔中寓刚”、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性格,造就了他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更激发了他宏伟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保守观念的挑战精神。而短时的远离政治旋涡中心,又使他得以冷静地思考总结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让思想和认识得到深化和飞跃。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三次被“左”倾路线打倒,才使他对“左”倾错误的危害深恶痛绝,必欲尽除之而后快;才迫使他一次比一次深刻地反思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才使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理解实事求是的真谛了吗? 挫折与坎坷、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但是造就杰出政治家的必修课,也是任何青年人成为栋梁之材的必修课。当然,这并不是要人们故意去寻求或制造挫折,而是要人们不要畏惧甚而回避挫折,有意识地使自己的人生阅历尽可能地丰富。谁能否认,邓小平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不是他日后成就伟业的最重要的资本之一呢? 启示之二:豁达与乐观是永葆事业青春的良药 古往今来,多少名家伟人,大都是在中年达到其事业的巅峰,到晚年则开始走下坡路,甚至由于晚节不保而使自己前功尽弃。有的一朝失意落难,便一蹶不振,乃至从此退出政坛。邓小平一生坎坷,度尽劫波,在其政治生涯中曾经三落又三起。每一次的再起,都能够获得比以前更大的成就,最终在进入古稀之年之后作出最为辉煌的政绩,成为古今中外政坛上的传奇人物。而且,他的三次被打倒,都不是由于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受“左”倾错误路线之害。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始终能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对待个人的成败与荣辱。 邓小平“一生最痛苦的”时期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他曾先后两次被打倒,长期过着被软禁的生活。是什么帮助他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2〕“50多年的革命生涯, 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在逆境之中,他善于用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一切,并用一些实际的工作来调节生活,从不感到空虚与彷徨。”〔3 〕他有一句名言:“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他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所以,不论遇到任何困难,他都不曾动摇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和自信。对于自己毕生追求的信仰和所献身的事业来说,个人的功名和荣辱又算得了什么?!他又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他总能最大限度地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无私无畏,从容不迫,高瞻远瞩。因此,尽管历经三落三起的他早已过古稀之年,却仍然象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豪情满怀,头脑清醒,思路敏捷。 机遇终于一再向这位尊敬的老人垂青。于是他事业青春常驻,精神之树常绿,在耄耋之年仍然先后做出了三项惊世骇俗之举。一是承担起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重任,并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尽管自己已功成名就,却坚持不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主动退休的领袖人物,这在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不寻常的。三是在自己已被公认为世界伟人的情况下,再三要求死后不保留遗体,骨灰撒入大海,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胸怀!这位超凡脱俗的老人,靠着豁达与乐观,把自己的政治青春延续到了20世纪人为能达到的极限。他又怀着豁达与乐观,把自己的生命和精神融入了祖国的大海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