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战区的建立及其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仲元 武汉海军工程学院政治教研室

原文出处:
抗日战争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战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中、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领导人的协商而建立的对日作战统帅机构及其所辖作战区域。

      作为反法西斯国家联合作战的产物,中国战区比较明显地体现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体性。研究中国战区,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认识中国战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建立中国战区这一重大事件对中国抗日战争乃至战后政治的影响。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史学界对中国战区的研究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有关中国战区的一些最基本问题还存在种种误说。这不能说不是我国在抗战史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本人不揣浅陋,试图对中国战区的建立及其作用作一探讨。

      一 中国战区的建立及其演变

      (一)中国战区建立的背景与经过

      中国战区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建立的,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中美英苏等国已就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步骤:

      苏联在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不久,即与中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并从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中国以大力支持。从1937年到1939年,苏联以贷款方式向中国提供2.5亿余美元的军事援助, 还组织志愿飞行人员与中国空军并肩抗日。1940年,为增强蒋介石战胜日本的信心,“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以便苏联在一旦遭到德国进攻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1〕, 斯大林又给蒋介石派出以崔可夫将军为首的军事顾问团。

      英国在它本土遭到德国攻击和远东殖民地受到日本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其对日绥靖政策,由试图牺牲中国换取日本让步转为利用中国支援其远东的军事。1940年10月,英国重新开放它应日本要求而关闭的滇缅公路。1941年1月, 英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开始和中国酝酿军事合作。1941年春,应英方邀请,“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进行军事考察,为期三月之久,并拟制出“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2 〕中英两国朝着军事同盟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同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后, 英国又和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关于对德战争中共同行动之协定》。

      美国面对德日在欧亚的咄咄攻势,也逐渐从“孤立主义”的泥潭中走出来,加强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在欧洲,它于1941年9 月同苏英签订三国协定,决定美英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采取联合行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的侵略活动由消极的“不承认主义”转为一种积极的强硬政策。为了利用中国抗战牵制日军南下,美国从1940年下半年起,逐步加强了对中国的财政和军事物资援助,并开始探讨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事宜。1941年12月,罗斯福派私人代表居里来华,研究美国一旦与日本开战,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靠中国。5月, 罗斯福推荐拉铁摩尔充当蒋介石的政治顾问。8月, 美国派出以马格鲁德少将为团长的军事代表团来华,并允许美国退伍军官陈纳德筹建一支美国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抗日作战。

      上述这些重大步骤,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此举, 把美国从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地位推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线。美国除了全力投入一场全球战争,别无选择。美国的参战无疑使反法西斯国家增加了一把击碎敌人的重锤,无怪乎丘吉尔听到珍珠港遭攻击后的第一个反应是说:“好了,我们总算赢了!”〔3 〕而重庆的国民党官员们则“好像是赢得一场伟大胜利似的”。〔4〕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当天,蒋介石分别召见苏、美、英驻华大使潘友新、卡尔、高思,表示中国现决心不避任何牺牲,竭其全力与美、英、苏及其它诸友邦共同作战,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轴心国之完全溃败;中国政府现决定向日本宣战,并对其同盟之德、意同时宣战。他还向各大使分别面交建议书,建议美国对于德、意两国与苏联对于日本同时宣战;各友邦(中、美、英、苏、澳洲、荷兰、加拿大、新西兰)成立军事同盟,并订立一不单独媾和之条约。〔5〕

      10日,蒋介石分别召见美、英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和丹尼斯,商谈关于成立联合作战机构和拟具整个作战计划问题,并要求他们将如下内容电达本国政府:1.中、英、美、荷四国应速制定联合作战整个计划,以便行动一致。2.四国应速成立联合指挥部或军事委员会,其地点在重庆,由美国为领导者;派员指挥,或先为委员制,协议一切,决定共同作战之行动。3.四国应速成立军事同盟协定,并不许单独媾和。4.并请苏联随时加入。〔6〕

      蒋介石的行动表明,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迫切要做的事情是力促建立一个对日军事联盟。蒋介石热衷于此,其动机他自己曾有表白。他说:“无合作,无联系,军事行动之成功,即失去其保证。”〔7 〕当然,还有一些更重要的考虑他没有说明。这就是:联盟的建立意味着中国不再是一个被忽视的、几乎是孤立的战场;意味着中国与美、英等国之间,既有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的责任,也有彼此支援的义务。也就是说,美、英向中国提供经援和军援将不再是一个单方面的援助了。无论怎样,当时他的这种努力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美国参战后,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国家已经渭分明,建立联合机构,协调各反法西斯战场的行动,不仅完全可能,也十分必要。

      蒋介石的建议在美国方面得到积极反应。罗斯福总统于14日致电蒋介石:“立即发动步骤,准备一致行动以御共同敌人,应视为异常重要之举。为达成此项目的起见,本人敬建议,由麾下最迟于12月17日,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交换情报,并讨论在东南亚最有效之陆、海军行动,以击败日本及其同盟国。本人并建议,参加该会者应为英、中、荷、苏及美国之代表。”〔8〕他还告诉蒋介石, 他已建议英国在新加坡、苏联在莫斯科召开类似会议,以研究南部战区和北部战区的行动,希望由此产生一永久机构。丘吉尔对召开联合军事会议的提议表示赞同。但苏联方面反应消极,斯大林致电蒋介石表示:“本人以为苏联之力量,目前似不宜分散于远东。”〔9 〕这表明苏联不会派代表参加在重庆开的联合军事会议,也不会在莫斯科召集类似的会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