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历史回顾和今后的任务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安吉 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南京 210008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文史哲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199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60年前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最具代表性与典型性的暴行之一,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这一惨绝人寰的暴行,铁证如山,在历史上早已定案。是否坚持这一定论,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的政治基础。与此相联系,需要从史学的角度不断地发掘这一事件的史料,加以深入地研究。60年来,中外有关人士及历史学者,对这一历史事件从未停止过研究和论争,研究工作由浅入深,由自发的、单个人的研究发展到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切悼念60年前遇难的30万同胞时,有必要回顾总结以往的研究工作,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明确今后的研究任务。为此,谨以此文参加讨论。

      一、历史回顾

      60年来,国内外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这是“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揭露、定案时期,其间形成了第一批珍贵史料,包括档案资料,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30年代末,随着对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揭露,国内外最早出现了一批纪实性的新闻报道、影像、专著等资料,它是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有力佐证,是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第一批珍贵资料。

      (1)中外记者当年现场的新闻报道。

      日军侵占南京时,留在南京的有美、英等外国记者,如都亭、斯蒂尔、史密斯、麦克丹尼尔和派拉蒙影片公司的摄影师孟根等。他们目睹了日军暴行后,分别在《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上进行了揭露。其中最早将南京大屠杀消息报道出去的是美国记者都亭。1937年12月18日,他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俘虏全遭杀害,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扩大,一般平民亦遭屠戮;美国大使馆遭袭击”的消息,世界舆论哗然。随即英国《每日电讯》、苏联《真理报》等也相继作了一些报道。

      在国外新闻媒体揭露日军暴行的同时,国内的《大公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也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了大量的揭露和报道,仅《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至5月间,报道日军在南京暴行的新闻就有10余篇。

      (2)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的书信、日记和影像资料。

      当年留在南京的一些外籍人士,曾把亲眼目睹的暴行详细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用书信的方式告诉亲友。1938年3月,英国《曼彻斯特导报》驻华记者田伯烈把这些资料汇编成《国军暴行纪实》(英文版)。此书的中文版(名为《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于1938年7月由汉口民国出版社出版发行,郭沫若为此书写了序言。他说:“这样公平客观的写照在我们自已是很难做到的……这儿不仅横溢着人类的同情,这儿更高涨着正义的呼声。”

      留在南京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马吉牧师,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冒着生命危险,极其秘密地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拍摄下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副总干事费奇把马吉牧师的胶片从南京秘密带到上海,并在那里制作了四部拷贝,一部送给德国外交官罗森,一部送给英国传教士,一部带回美国,一部留在中国。它向世界揭露了日军暴行。这部影片1991年在美国被重新发现,成为留存至今的当年现场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的动态画面。

      当年留在南京,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日军暴行后逃出南京的军民们,以日记、纪实等形式,多方面地揭露了日军的血腥暴行。其中发表的有《陷都血泪录》〔1〕、《陷京三月记》〔2〕、《沦京五月记》〔3〕、《血泪话金陵》〔4〕、《地狱中之南京》〔5〕,等等。

      (二)40年代中期,随着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的调查和确认,形成了一批审判档案资料,亦是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第一手资料。

      战后,由于南京大屠杀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暴行中最突出的事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了专项审理。该法庭对此案的审判形成了一批重要档案资料,如:起诉书;100多份庭审调查的书面证词和有关材料;中外证人伍长德、梁廷芳、马吉、威尔逊、史密斯、贝茨等人的证言;检察与被告法律双方的对质辩解词;松井等人的自述词;以及长达1218页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书》中关于“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判决词等等。

      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乙、丙级战犯进行了审判。法庭调查了1250名受害人及当年留在南京目睹日军暴行的外籍人士史密斯、贝茨(又译作贝德士)等证人,取得证词。法庭取得了当年红十字会、崇善堂、红十字会的报告、表册,以及伪南京督办高冠吾为丛葬于灵谷寺无主孤魂墓所立碑文。法庭在中华门、雨花台等地,发掘了坟冢五处,起出被害人尸骨头颅数千具、取得了经法医验明填具的鉴定书等材料。法庭还收集了日军为炫耀武功自行拍摄的屠杀照片16幅及实地摄制的屠城电影等罪证。法庭有审判战犯谷寿夫、向井敏明等人的起诉书、判决书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的重要资料。

      第二阶段:60~70年代,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开始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撰写编辑了一些论文和专著,为系统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奠定了初步的学术基础。

      国内最早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是南京大学历史系。1960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小组,曾组织部分学生对南京大屠杀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许多难得的资料和照片,于1962年写成《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一书(内部出版)。该书约4~5万字,揭露了日军在南京杀、烧、淫、掠暴行,资料内容虽不十分丰富,但对从学术方面开展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