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世祖本纪一》:“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经世大典·序录·礼典》“进讲”条:“世祖之在潜藩也,尽收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而顾问焉”;《元朝名臣事略》卷十二《太常徐公》引《徐世隆墓碑》:“上在潜邸,独喜儒士,凡天下鸿才硕学,往往延聘,以备顾问。”元代史籍中诸如此类的赞语在所多有,论者往往根据这些赞语艳称忽必烈潜邸幕府得儒士之盛、忽必烈之礼贤下士,以及汉人士大夫如何争先恐后投奔忽必烈幕府。然对这一时期相关史料细加推敲,就会发现上述赞誉与史实并不相符。 一 忽必烈征聘士人的态度并不象史书渲染的那样积极主动。 述及忽必烈在潜邸延揽士人的论著往往征引金元名士,如张德辉、李冶等向忽必烈举荐人才事,主要有下述几条载记。 《元朝名臣事略》卷十《宣慰使张公》引《张德辉行状》云,丁未岁(1247),张德辉向忽必烈举荐魏璠、元好问、李治等二十余人。按《元史·魏璠传》,魏璠被征召至和林是在庚戍岁(1250),距张德辉举荐已过三年矣。元好问唯一一次晋见忽必烈是在壬子年(1252),并非是忽必烈的召见,而是元好问为儒户争得蠲免兵赋的权利,和张德辉一起主动晋见的〔1〕。 李冶被忽必烈征召在丁巳年(1257),时过张德辉举荐已十年〔2〕。 其他诸人史载不详。按,魏璠系金贞祐三年(1215)进士〔3〕, 元好问系金兴定五年(1221)进士〔4 〕,李冶系金正大未(1231)进士〔5〕,三人都是当时声名卓著的儒士,而忽必烈征召他们犹如此迟缓, 其它人士可想而知。 戊申岁(1248),张德辉由金莲川还真定时,又向忽必烈荐举白文举、郑显之、赵元德、李进之、高鸣、李槃、李涛数人〔6 〕。其中的白文举、郑显之、赵元德、李进之、李涛在《元史》中的记载仅见于此,是否被征召,没有其他史料佐征。高鸣《元史》卷一六○有传,“少以文学知名”,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时,闻其贤,“遣使数辈召之,鸣乃起”,高鸣为旭烈兀陈西征二十余策,旭烈兀数称善,荐高鸣为彰德路总管。传文中却没有被忽必烈征召的记载。高鸣在忽必烈即大汗位后为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后又做御史台侍御史、吏礼部尚书等职,实为元初名臣。如果忽必烈曾在潜邸召见他的话,这种荣耀的事是不会被漏载的。李槃事迹又散见《元史》卷五、卷一二六、卷一五六、卷一六三、卷一六四,但皆不载被忽必烈征聘事。 《元史·李冶传》载,金源名士李冶曾向忽必烈推荐:“今儒生有如魏璠、王鹗、李献卿、兰光庭、赵复、郝经、王博文辈,皆有用之材,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不可。” 关于这一件事发生的年份,《元史》记载不明。按《元朝名臣事略》卷十三《内翰李文正公》引《王庭问对》:“世祖方居潜邸,岁丁巳五月,遣忒木儿见董文用,驰传来召。且曰:‘素闻仁卿学瞻才优,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切毋他辞”。既至,帝问………”。既云“久欲一见”,可知忽必烈首次召见李冶是在岁丁巳(1259),即在忽必烈即位前一年。李冶被召见时间,还可从虞集撰《董文用行状》得到证明: 岁庚戍(1250),太后使择邑中子弟来上,公从忠献公谒太后和林城。世祖皇帝在潜藩,命公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癸丑,世祖以宪宗皇弟命自河西征云南、大理,忠献公在行。公与弟寿国正献公文忠先在军中督粮具,赞军务。丁巳,世祖令授皇子经,是为北平王、云南王也。又使为召遗老于四方,而太师窦公默、左丞姚公枢、鹤鸣李公俊民、敬斋李公冶、玉峰魏公偕至,于是王府得人为盛。” 按这段话的逻辑推论,董文用“召遗老于四方”,应该是在丁巳年。 那么,《元史·李冶传》所载这件事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魏璠于1250年(庚戍年)死于和林〔8〕, 李冶不可能不知,忽必烈尤为清楚,李冶如何又向忽必烈推荐已死了的魏璠呢? 按,李献卿、兰光庭事迹仅见于《元史》卷一六○《李冶传》,王博文事迹又见《元史》卷一六七、一七五,但皆不言王博文被忽必烈聘问事。又,元恽《中堂事记》载中统元年中书省官员名单,并不见李献卿、兰光庭、王博文三人。所以,仅凭《元史·李冶传》的记载,难以断定李献卿、兰光庭、王博文三人被忽必烈征聘过。 《董文用行状》所谓“召遗老于四方”也有不实处,一是召魏璠事,二是召窦默事。窦默入忽必烈潜邸在己酉年(1249)年,早于董文用,怎么会由董文用受命征召呢?显然是虞集为董文用冒功。还有必要指出的是,赵复只是被召见,召见后即离去〔9〕;宋子贞、 李昶只是忽必烈在1259年征宋途中临时召问军事〔10〕,而元好问只是晋见,这几人算不得忽必烈幕府人物。 萧启庆教授《忽必烈潜邸旧侣考》一文对忽必烈幕府集结的经过考证甚详,又将幕府人物分为邢台、金源遗士、正统儒学、西域、蒙古五个集团,〔11〕这对我们分析忽必烈与其潜邸旧侣的关系很有帮助。按萧启庆先生所考,忽必烈所延揽的人才,从一二四四年起,到一二六○年即大汗位止,约六十余人。根据以上考察,和萧启庆《忽必烈潜邸旧侣考》一文的考证,金源遗士集团中真正做过忽必烈幕僚的也只有王鹗、郝经、李冶、杨奂、商挺、李俊民、徐世隆、张德辉等人〔12〕。而魏璠庚戍岁(1250年)所举名士是六十余人〔13〕,魏璠所举名士,史载不详,但就集团的归属来说,应该是金源遗士。可见史籍所谓忽必烈在潜藩“尽收亡金儒学士”者,实夸饰过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