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Antoine Meillet曾经说过:“倘若按人口比例计算每个国家对语言学的贡献,丹麦肯定高居榜首。”(注:Hjemslev,L.(1959),Essais Linguistiques,TCLC Vol.Xll,P13-14。)布拉格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Nicola Trubetzkoy也曾说过:“像丹麦这样小的国家能有如此众多的杰出语言学家是非常了不起的。”(注:Hjemslev,l.(1959),Essais Linguistiques,TCLC Vol.Xll,P14。)纵观欧洲语言学史,Meillet和Trubetzkoy的上述评价不失公允。19世纪初,丹麦语言学家Rasmus K.Rask撰写了第一部古冰岛语和古英语语法,并通过系统比较建立了音素对应,因之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注:实际上很多学者提出:“格里木定律”应称“拉斯克定律”,因为该定律是拉斯克于1814年首先阐述的。参见G.Sampson(1980),p16;R.H.Robins(1967),p171;H.Pedersen(1983),p3。)19世纪后半叶,丹麦语言学家Karl Verner首次使人们正确认识了重音在所有语音裂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维纳定律”,开创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阶段。本世纪初,Otto Jespersen撰写的巨著《语法哲学》至今被奉为经典。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由Louis Hjemslev所创建的哥本哈根语言学派进一步确立了丹麦语言学研究在世界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他所提出的GT及其演绎描写方法,不仅继承和发展了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而且对Sidney Lamb的“层级语法”以及Chomsky的TG的形成也产生了相当影响。那么,哥本哈根语言学派之后丹麦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状况如何呢?本文试图以上述传统为背景,以理论趋向为主线,回答这一问题,以期有助于读者对当代丹麦的语言学研究予以正确定位。 2.关于后哥本哈根语言学派的界定 一个语言学派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社会学实体,而一个社会学实体要构成一个“学派”,通常必须具有共同的理论设定和描写方法。本文所称的“后哥本哈根语言学派”基本上等同于Hjemslev之后的丹麦语言学界。这里用“学派”一词,并无强调其同质性之意。除了表明其传统上的源渊和时间上的承接之外,主要为所指方便。至于其与哥本哈根语言学派在时间上的分野,本文设定为60年代中期,根据有二:其一,作为学派创始人的Hjemslev 1965年病逝;此外,该学派多名重要成员,如K.Togeby和P.Diderchsen等相继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早逝,事实上到60年代中该学派的主要成员已所剩无几。其二,就该学派在国际上的影响而言,也主要是60年代以前,到60年代中,Chomsky的TG已经基本取代了包括GT在内的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而成为主流派。 3.后哥本哈根语言学派发展的基本状况 Hjemslev之后的丹麦语言学在过去的30年里,从总体上可以说经历了堕入低谷,渐出低谷,全面复兴,再度繁荣的过程。 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近20年的时间是丹麦语言学史上少有的低谷期,此间恰是国际语言学界的活跃期,丹麦语言学界的相对沉寂的确给人以“今不如昔”之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Hjemslev的去世及其多名高足的早逝造成语言学研究力量滑坡,队伍几近断层。二是70年代左右丹麦出现的经济萧条对丹麦语言学界无异于雪上加霜,政府投入减少,学校财力不足,教授职位减少甚至出现数年空缺,从而造成中青年语言学教研人员外流;而语言学师资力量的下降又导致语言学选修学生减少,专业收缩的恶性循环。三是“带有GT标记的强大的结构主义传统阻止了TG在丹麦的立足,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真空。”(注:Harder,Peter(1990),in Fortescue,M.et al.(eds),p3。) 60和70年代在国际语言学界上仍然比较活跃的丹麦语言学家主要有两人:语音学家Eli Fischer-J¢rgensen和方言学家S¢ren Egerod(易家乐)。Fischer-J¢rgensen是30年代初哥本哈根语言学会(Linguistics Circle of Copenhagen)的早期成员(注:该学会由Hjemslev和Viggo Br¢ndal创建于1931年。60多年来学术活动从未中断,在国际语言学界堪称“唯一”。现有正式会员170人,其中外籍会员10人。),也是该学派产生和发展的目前健在的唯一见证人。除Hjemslev外,她还先后师从法国语言学家Andre Martinet,德国语音学家Eberhard Zwimer,英国语音学家Daniel Jones,美国语音学家Kenneth Pike及布拉哥语言学派的创始人Roman Jakobson等大家。她在语音学,音系学,特别是实验语音学等领域建树颇多,著述甚丰,因而成为丹麦科学院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院士。她1975年出版的《音系学理论的趋势》一书被认为“是一部接近理想的音系学理论发展史……它值得我们所能给予的最高评价。”(注:Obendorfer,R.(1976),in Norweig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Vol.30,No.2,p252。)1971年在她60诞辰时,R.Jakobson亲任主编为其出专辑并作序,在序中誉她为“当今世界杰出的语言学家”。在专辑中为其致贺的国际知名语言学家达270名之多,其中包括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的Einar Haugen,赵元任先生及王士元先生等。(注:Hammerich,L.L.,Jakobson,R.& Zwirner E.(1971),pp1-9。)此外,Fischer-J¢rgensen对Hjemslev之后丹麦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在60和70年代的低谷期为维系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发挥了砥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