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汉语评议是现代汉语规范的一个具体而重要的方面。它促进了语言的规范化,在群众的语言生活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它能及时地发现和分析社会上语言应用的问题,使一般语用者得以参与并乐于接受,因此也是宣传语言的一种方式。它又是语言学工作者培养语感,检验自己语言学思想的手段之一。它还是语言教学的有效途径。它既可以向社会推荐好的、有价值的语言现象,也可以批评不好的、有问题的语言现象,指出问题的所在,分析不好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即“匡谬正俗”。 很长时间里,匡谬正俗式的语言评议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主要方式,至今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规范化手段。正是针对许多同志“所用的语言中有很多含混和混乱的地方”,《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并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下文简称《讲话》),目的是“帮助同志们纠正语言文字中的缺点”。此后,许多报刊设立“语文短评”“语文评论”“语文巡哨”“语文诊所”“改病句”等栏目,刊登这类文章。有的栏目如“语言大观”“争鸣”“社会用语规范”等也都以发表语言规范评议之类的文章为主。有的著作专门进行评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有的短文编成集子,其中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有《中国语文》杂志社先后编辑出版的三本:《语文短评选辑》(中华书局,1959)、《词语评改五百例》(语文出版社,1984)、《语文评改千例》(语文出版社,1992)(下文分别简称《选辑》《五百例》《千例》),它们试图借助典型丰富的材料,具体中肯的分析,“提高语言文字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五百例》内容提要)。 然而,这些匡谬正俗的评议也有不少偏差和失误,有的甚至是带有根本性的。比较《讲话》1952年初版本和1979年修订本就可发现,修订本除删除“过时”的例句外,初版本中批评的许多问题在修订时也被删除了,有的地方作了相当程度的改写。修订本中的评改还有不少失误的地方。我们从大量的材料中对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工作的失误进行归纳、分析、试图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语言评议的失误是多方面的。对的被说成错的,错的被说成对的,或者判断未错,但道理有欠缺,或者修改并没有错,但是原句也不错,甚至更好,以及评改不是地方,都是失误。本文只讨论将书面表达中对的、好的说成错的、不好的这一类失误现象,其中有关语音和文字以及编校方面(这些方面基本上与国家的有关规定相联系)的评议也不涉及,将问题集中在词汇、语法、逻辑、修辞和语言常识等方面。本文分析的材料既包括单篇的语言评议,也包括语言学论著中涉及的用例和阐述(从根本上说这也是对语言现象进行评议)。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归纳失误的类型,研究评议的依据,揭示失误的原因,探求失误研究的价值。 一 规范评议失误类例 主要分三个大的方面归类,即词语运用、语法分析和逻辑表达。 (一)词语运用。 1.词义误解。常见的是对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不了解,以彼义项理解此义项。例如: 1)他们发现总理还和从前历次来沈阳一样,一下车就开始工作, 接见有关同志,看书,批文件。 有人指出:“‘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找到的事物或规律’。既然总理‘一下车就开始工作’是‘和从前历次来沈阳一样’,就不该用‘发现’,应改为‘看到’。”(《新编现代汉语(试用本)》24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批评者也许没有注意到“发现”早已有两个义项了,这里应该理解为“发觉”。 2.有的不恰当地要求标义的“精确”。例如: 2)一天下午,某部志愿兵陈维政收到爱人曾秀枝的来信。 有人认为这里让读者分不清“爱人”是指丈夫还是指妻子。(《说“丈夫”和“妻子”》,《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2 期)有人认为“爱人”这个称谓词“含义模糊,笼统”,“影响交际效果”(《关心一下称谓问题》,同上)。单独抽出这一句看也许如此,其实,用于男女之间的“爱人”“朋友”“对象”在具体的使用场合还是明晰、准确的。还有人说“在家里是我爱人当家”这句话如果“孤立地看”,就无法判断到底是丈夫还是妻子当家。(《关于“爱人”的用法》,同上)在语言评议中,我们不能“孤立地看”。 3.有的将近义词误作筹义词或异体词。例如: 3)“虚脱”和“休克” 有人认为必须将它们规范掉一个,因为它们只是在意义上和修辞色彩上“毫无区别的说法”(《汉语规范化问题浅谈》,《天津师大学报》1979年第1期)。还有人说“星期”和“礼拜”、 “教室”和“课堂”是“完全同义的词”,它的出现“实在毫无好处,徒然增加汉语的负担”(《现代汉语规范问题》《语言学论丛》第三辑8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殊不知,这三组词在义项上一直各有交叉又有分别。 4)“按摩”和“推拿”、“工夫”和“功夫”、 “角落”和“旮旯” 有人将这几组词分别视为异体词,主张应该留下每组的前者而规范掉后者。(《异形词研究》,语文出版社,1987)然而,前两组词语义有分工,后一组词还有语体色彩的不同。 4.有的对非动宾关系的词语的离合不赞成。例如: 5)“洗个澡”“鞠个躬” 它们既是词汇问题,也是语法问题。近来仍有人认为将“洗澡”之类的词拆开使用,“不仅破坏了意义和结构的完整统一,而且造成一种反事理的错误搭配关系”(《从“幽了一默”谈词的离合规范化问题》,《语文建设》1993年第12期)。其实,“如果中等文化程度的群体这样用,交际得挺好,你很难用别的说法取代它,取代了还不如它,它已经比较好地在为人们的交际服务了,这不就是规范的吗?”譬如都改说成“洗澡一个”“鞠躬一个”,语言是不会屈从的,到头来改说的人还得服从语言。(参见郭龙生执笔《规范就是服务》,《学语文》1995年第1期)这便体现了其语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