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媒介语从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梁宁辉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联合大学 讲师 230022

原文出处:
汉语学习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许多人认为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懂得学生的母语,或至少可以用一种媒介语来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并将其作为挑选对外汉语教师的首要条件。诚然,教师掌握媒介语可以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授课内容。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从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不使用媒介语而仅用汉语作为教学语言,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克服媒介语教学可能出现的种种弊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经过我们的教学尝试,其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一、不用媒介语教学的可能性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因为一个人对语言的掌握最终要表现在言语技能上,所以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包括交际性练习在内的言语操练。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只是根据课本传授语言要素,而不训练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那就不是语言教学,也不符合语言教学的要求。因此课堂上,尤其是言语技能课上,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多练,自己少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操练。用于组织操练的词语一般较为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可明白。这就为教师不使用媒介语,而仅用简单的汉语从事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即使是人们观念上认为解释量较大的语法课,也存在着不用媒介语教学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不同于语言学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不需要讲授全面系统的语法知识和语法体系,而只是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造出符合汉语语法的句子,并恰当地运用,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教师不必深讲语法知识,更不能为讲语法而讲语法,脱离学生所学过的词汇来空讲语法。在教学安排上,我们可以先“不露痕迹”地教授一些最基本、最容易的语法项目,等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熟悉了一些常用句型之后,再用学生所学过的词汇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入新的语法点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材的编排也有利于教师不用媒介语进行课堂教学。现在国内使用的汉语教科书一般都有详细的英文注解,海外的汉语教科书中也都有关于学生母语的译文注解。学生只要预先浏览一遍,就可大致了解生词意思、课文内容、难点解释及练习要求。这样课堂上无需多少媒介语的解释,学生也能很快领会教师的意图和授课内容。

      此外,在海外汉语教学中,通常采用本国汉语教师与中国派出汉语教师合作的教学方法。一般本国教师担任讲解内容较多的语法课、文化课的教学,中国教师承担言语技能课(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有些综合性课程甚至一门课也采取合作教授的形式,每位教师承担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本国教师主要负责课文内容和语法点的讲解,并担任学生的释疑工作;目的语国教师则偏重言语技能的训练。在国内,我们也曾经试过安排一名通晓学生母语的教师来担任学生的答疑工作,集中解答学生在阅读课文注释和查阅词典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以配合不用媒介语的课堂教学。(注:本文倡导不用媒介语的教学,并不是绝对禁止媒介语的使用。在某些课程类型,如语言知识课、翻译练习课、文学或文化知识课上,媒介语的使用还是必要和有效的。它可以清晰地解释语法难点,并进行两种语言的对译练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二、如何不用媒介语组织课堂教学

      不使用媒介语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尤其面临的教学对象是汉语初学者。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让学生理解教课内容?如何组织学生练习?这些都向我们的汉语老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然而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有关教学方法和技巧,就可以成功地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

      1.用实物、图片或图示进行解释

      语言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关于词汇的教学。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词汇一般较为简单,教师可以用实物、图片或简单的图示进行表示。这样既简单明了又避免了繁琐的媒介语解释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运用指物说词、听词辨物、看图写汉字、看汉字写拼音等方法组织训练,将实物、语音和词形三者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用“这是什么?”“这是谁的××?”“他是谁?”“他在哪儿?”“他在做什么?”等问句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图片内容进行问答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句型。

      2.以手势和形体动作加以说明

      比如语音课上,教师可以用手势的平移、上扬、划曲线、下挥等动作来表示四声,指导学生进行声调的发音训练。训练学生发音时,教师可先示范发音,让学生看清楚老师的口形,然后跟着发。不一定要用媒介语详细介绍口腔的结构、发音的部位和发音方法方面的专门术语,因为即使说了这些,学生也很难进行有效控制,所以不必多讲道理,关键要给他们机会多练习。此外,教师还可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演示来表示“打开书”,“再念一遍”等句子的意思。

      需要说明的是,用手势和形体动作进行教学,并不是哑语教学。动作的同时,教师也用相应的汉语表示。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建立起一种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那时不用动作配合,学生也能明白“对不对”、“懂不懂”、“跟我念”、“背诵课文”、“请安静”等课堂用语的意思。这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结果,并不需要有意记忆,因而没有额外的记忆负担。设想假如教师屡次用媒介语发出这些指令,那么恐怕直到课文中出现这些句子时,学生才能了解它们的意思,并需要另外花费时间和精力反谓去记忆。

      3.夸张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几乎所有的母亲在与婴儿对话时,都采用一种夸张的方法,即特别放慢语速,突出每个音节的发音。据研究,这种方法可以引起婴儿的注意,并易于模仿。因为婴儿的音带较小,许多音一时很难发出。这种方法便于婴儿分辨音节的主要特征,并尽可能地加以模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