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语文建设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语文建设》的编者对我说:刊物要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40周年,请你写一篇文章,回忆方案的制订过程,你是拼音方案委员会惟一一位健在并且还能执笔的成员了。我欣然同意。

      建国初期,中央为了使人民大众迅速提高文化,把研究制订一个比较理想的拼音方案作为重大工作,由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领导,由胡乔木承上启下,指导工作。

      上海解放后不久,我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业余参加倪海曙主持的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大约在1952年略早,倪海曙告诉我,毛主席到苏联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主席回到北京,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研究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倪海曙创办《语文知识》月刊,刊登有关文字改革的研究文章,协助北京的设计工作。

      我写了一些介绍各国古今字母的文章,发表在《语文知识》上,作为选择或创造字母的参考,后来编成《字母的故事》一书,1952年出版。我体会到,一种字母成为民族形式,需要极长时期的实际应用,经过约定俗成,方能成为公认的民族形式。新创字母很难得到公认是民族形式。创造字母不难,大家同意极难。国外的历史告诉我们,国际形式和民族形式是相互转变的,国际形式用久了就成为民族形式。例如,英文字母间接来自罗马,借用了几百年,英国人就认为这是英国的民族形式了。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开幕。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了三年的摸索,曾经拟订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

      这个《草案初稿》(书稿)现在难于找到。我大致记得是这样:参加文字改革会议的代表们看到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有六种方案草稿,四种民族形式,一种拉丁字母形式,一种斯拉夫字母形式。四种民族形式草稿的设计者是:吴老(玉章)、丁西林、黎锦熙(改良注音字母)、委员会秘书处(陆志韦、郑林曦所拟,汉字笔画式音素字母,结合成为音节)。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对这些草稿没有进行讨论。

      1954年底,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直属国务院。在1955年2月,文改会内部设立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有吴玉章(主任)、胡愈之(副主任)、韦悫、丁西林、林汉达、罗常培、陆志韦、黎锦熙、王力、倪海曙、叶籁士(文改会秘书长)、周有光、胡乔木、吕叔湘、魏建功。

      1955年6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拟订汉字笔画式(民族形式)方案,乙组拟订国际通用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文字改革会议以后,吴老向毛主席报告,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于得到大家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主席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这一决定的经过,叶籁士有文章说明(见《关于文字改革的几个问题》,载《语文现代化》1981:5)。此后,拼音方案委员会只研究拟订拉丁字母方案。

      拼音方案委员会指定叶籁士、陆志韦、周有光三人起草一个初稿,作为开会讨论的基础。我们三人夜以继日拟成一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初稿”。初稿的主要特点是:1.完全用现成的拉丁字母;2.用几个双字母,但是尽量少用;3.标调用注音字母的调号,调号之外没有其他附加符号;4.“基欺希”由“格克赫”(g、k、h)变读。

      拼音方案委员会开会讨论初稿的时候,除个人意见之外,还提出各个重要部门的意见。为了顺应语言研究所提出的严格的“一音一母”原则,把初稿中六个双字母改为六个新字母(无点i;带尾z,c,s;长脚n;俄文“基”)。初稿经过这样修改之后,成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删除“文字”二字),在1956年2月12日由文改会发表,公开征求意见。

      群众提出的意见,来路广,创见多,反应热烈,无以复加。多数人不同意用新字母。邮电部门说,即使中国造出有新字母的电报机,也难于叫外国都改用同样的电报机,中外设备不同,就无法通电报。

      国内国外群众来信4300多件,无法归纳成为一个草案,结果归纳成为两个草案,作为两种“修正式”,在1956年8月由文改会发表,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两式的分歧,关键在“基欺希”的写法,第一式由“格克赫”(g、k、h)变读“基欺希”。第二式由“知吃识”(j、ch、sh)变读“基欺希”。注音字母的“基欺希”有专用字母(ㄐㄑㄒ),不用变读法。新方案可否也用专用字母呢?一早就有人建议,用"j、q、x"代表“基欺希”。但是拼音方案委员会不敢贸然采用,因为"q、x"读作“欺希”跟外文(主要是英文)习惯不同,不仅英美人反对,读过英文的中国人也反对。

      拉丁字母的“国际音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本音域”,第二层是“引申音域”,第三层是“特殊读音”。"q、x"读作“欺希”是“特殊读音”,这要谨慎从事。其实,"j"在英文中的读音也是“特殊读音”。英文把半元音的"j"读成辅音,西欧国家多数人觉得英国人古怪。英国可以用一个古怪字母,我们再加两个古怪字母有何不可?两式相持的解决办法是打破习惯,采用三个专用字母"j、q、x"(基欺希)。请看比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