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连用引人注目。《马氏文通》(1898)就已作过初步分析。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句尾语气词连用可以表达句子的复杂语气,连用后的语气词分别承担了各自语气表达的作用,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都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王力1962)。这种说法基本符合句尾语气词连用的表意功用。但先秦汉语中语气词连用的语法位序如何,还有必要作一番分析。古汉语句子语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四大类。除祈使句较为简短,没有发现语气词连用外,先秦汉语语气的连用就表现在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三大语气上。下面我们先分析同一语气中语气词组合的方式,再阐述不同语气之间语气词的组合规律。 一 同一语气中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 同一语气中语气词的连用,主要表现在陈述语气中。这是因为陈述语气的表达比其他语气更为复杂。感叹语气中语气词的连用只有“乎哉”二字,用例极少。在先秦典籍中,(注:我们查阅的先秦典籍,包括《周易》、《尚书》、《左传》、《论语》、《墨子》、《荀子》、《庄子》、《孟子》、《商君书》、《吕氏春秋》、《晏子春秋》、《韩非子》、《战国策》等13部。《诗经》、《老子》是韵文,句尾语气词连用的情况与他书多有不同,故不计。《尚书》中没有语气词的连用,其余12部古籍中语气词连用的用例合计416次。) 没有发现两个疑问语气词连用的情况。 (一)陈述句中陈述语气词的连用 陈述句中,能够连用的语气词有“也”、“已”、“者”、“而已”、“耳”、“矣”等六个。陈述语气词连用有两个特点:第一,“也”、“矣”二字较为活跃。凡陈述语气词连用时一般都有这两个语气词参与。第二,在语气词连用时,一般是“也”字放在其他语气词之前,“矣”字放在其他语气词之后。只有“而已”、“耳”这两个语气词与“也”连用时,“也”字才放在它们的后面。 1.“也”、“矣”及其他陈述语气词的连用 “也已”连用,表肯定和报道已经或将要出现的情况。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若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也者”连用,表肯定和强调。如,《荀子·不苟》:“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其可害也者。” “已矣”,表确定和报道已经或将要出现的情况。如,《左传·昭公元年》:“夫以强取,不义而克,必以为道。道以淫虐,弗可久已矣。” “也矣”连用,表肯定和报道已经或将要出现的情况。如,《韩非子·五蠹》:“今世近习之请行,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也矣”连用时,“也”字在前,“矣”字在后,合于“也”、“矣”与其他语气词连用的位序。不过先秦典籍中“也矣”二字连用的例子极少,只见《韩非子》、《战国策》各1例。(注: 《战国策》的1例,恰恰有版本文字的出入。 《战国策·西周》:“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姚宏注:“集、刘、钱无‘也’字。”《太平御览》卷七四四引亦作:“善射,可教矣。”由此知别本单用“矣”,不与“也”连用。“也矣”的应用,当是秦以后的事。) 2.“而已”、“耳”与“也”、“矣”的连用 “耳”是“而已”的合音词。“而已”、“耳”分别与“也”、“矣”连用时,一般都放在“也”、“矣”的前面。大概“而已”、“耳”表示范围的限定,与句子语意关系密切,虚化的程度不及其他语气词。 “而已也”连用,表限止与肯定。如,《吕氏春秋·贵当》:“故贤主之时见文艺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务也。” “耳也”连用,其作用同于“而已也”。如,《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持不仁,其无义耳也。不然,北面与夫子而义。’”先秦典籍多用“而已也”,“耳也”连用,只见上举《晏子春秋》1例。 “而已矣”,表限止与报道已经或将要出现的情况。如,《孟子·公孙丑上》:“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耳矣”连用,作用同“而已矣”。如,《庄子·人间世》:“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 3.“而已”与“耳”字的组合 “而已”与“耳”字都表范围的限制,为同一语气。二字有相互连用的例子。如,《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先秦汉语中语气相同的语气词连用并不多见。只有“而已耳”和下面将要讨论的感叹语气词“乎哉”。这种用法,有反复强调的修辞意味,用例都不多见。“而已耳”仅见《荀子》3例,《庄子》1例。 (二)感叹句中感叹语气词的连用 “乎”、“哉”二字都可表感叹语气,又可表疑问语气。在先秦典籍中,“乎哉”二字连用时多是反问语气与感叹语气的连用(详见后)。但以下2例,“乎哉”用在独词句中,有明显的感叹意味, 应当视为两个感叹语气词的连用。如,《吕氏春秋·诚廉》:“伯夷、叔齐闻之,相视而笑,曰:‘嘻,异乎哉!此非吾所谓道也。……’”又如,《晏子春秋·外篇第七》:“公喟然太息曰:‘悲乎哉!子勿复言。’”《吕氏春秋》和《晏子春秋》都是战国末年的作品,(注:吴则虞(1961)认为《晏子春秋》写成于“秦政统一六国后的一段时间”,但“有其长时间的积累和演化过程”。(见《晏子春秋集释·序言》))可见两个感叹语气词连用的产生年代比较晚。 二 不同语气之间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 陈述、疑问、感叹这三类语气的语气词都可以相互连用。不过先秦典籍中只发现两类语气的语气词可以连用,没有三类语气词相互连用的情况。不同语气的语气词连用时,一般是陈述语气词放在疑问语气词或感叹语气词之前;疑问语气词放在感叹语气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