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类的发展进步始终和语言是密切相关的。从人猿能直立行走随之产生了言语起,文字的发明、纸和笔的发明,无不将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印刷技术的发明使得人类的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历史记录进一步打破时空的限制,知识和经验得以世代相传。我们中国人在这一发展历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一向引以为骄傲的。 当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一种新的语言机器——打字机发明了(最早是由英国人Henry Mills设计并于1714年取得专利, 但是实用化却在一百年以后。1873年才开始在美国生产出售)。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节约了时间。在西方社会几乎人人都用打字机。可是,对于我们汉语,打字是一种专业,打字机是庞大昂贵的设备,没听说有哪个家庭使用的。中国人失去了一个打字机时代! 当今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更加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扩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但对语言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它带来了新的方法和工具。80年代初日本人首先提出“第五代计算机”,便是以具有自然语言输入/输出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虽然没能实现,可是却大大地促进了语言和言语研究。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早就致力于语音的研究与应用。中外文献中都可以看到,人类采用语音与外部世界交往(或对它进行控制)的奇妙幻想和美好愿望。《天方夜谭》中阿里巴巴用口令“芝麻开门”的故事;《封神演义》中,更不乏“口中念念有词”来控制法宝的叙述。在过去很长时间,这些也都只能停留在幻想上,而无法真正实现。时至今日,信息社会和计算机时代,高科技手段已经有可能把它付诸实现了。人机语言通讯已经成为必需的手段,接纳机器作为语言集团的成员也是不可避免的。语音学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着。它从过去主要研究语音分类,改进语言教学的分类语音学,发展成为今天的从研究语音的发生到语音感知,也就是从说到听整个言语链条中各个环节的科学语音学。语音学是与语言学、声学、心理学、生理学(特别是神经生理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等密切相关的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因而,在今天什么是语音学?谁是语音学家?已经成为颇难给出准确回答的问题了。 本文试图从语音学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作一些简要的叙述和讨论,以便认识我们汉语语音学研究所处的位置和看到应努力的方向。 一 史的叙述 西方早期的言语研究,大多是由医学界人士进行的。早在公元2 世纪希腊的医生便说明了言语的呼吸。到了17世纪末就认识到,嗓音是由于声带振动,对通过声门的气流所产生的调节作用。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匈牙利工程师Wolfgang von Kempelen(1734—1804), 曾设计制造了一架会说话的机器,并著有《人类言语机制》一书。〔1 〕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同时代的有关言语和语言的知识和推测都作了深刻的评述。他还讨论了聋人的符号语言,言语和语言起源问题,还对不同语言之间作了音系学的对比。在1779年俄国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还曾以下列问题作为年度悬赏:(1)五个元音A,E,I,O,U彼此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能否做出一个像风琴管一样的装置, 准确地产生这些元音?一位叫Kratzenstein的人获了奖。他设计了一组模仿人嘴的共鸣腔的管子。管端有簧片,吹气便可发出相应的元音。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爷爷Erasums Darwin (1731 —1802 )也曾按照vonKempelen的方法,做出了一台言语合成器。他还用锡箔卷成圆筒放进嘴里发音,通过牙齿咬出的印记,找出该元音是在嘴里的什么位置上发出来的。可见当时语音研究是很受注意的。 到了19世纪,伟大的电话发明者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 —1922)的父亲(Alexander Melville Bell,1819—1905 )从事教聋人说话。Graham Bell从小便受到他父亲的影响, 十几岁的时候便曾经按照von Kempelen想法做语音合成器。他还在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受教育。当时电报已经使用,1851年电缆跨越了英吉利海峡。 这就促进了Bell想把语音的声波变成相应的电波,像电报一样沿电线传送到远处的想法。1873年起他还曾在美国波士顿大学教发音生理学。1876年电话终于发明了。有了电话,言语交际便超越了空间限制,从面对面交谈一直扩展到跨城市跨国家,乃至跨越遥远的空间。 电子器件诞生后,给语言机器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要求。1939年在美国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一台由H.Dudley等人实际建造的发音演示器(Voder),〔2〕可发出能听懂的句子。这是一架类似电子琴一样的装置,有十几个键用以控制电子共振回路,还有一个脚踏板控制音高(由弛豫振荡器产生),以及一个腕杆控制声音强弱。一个操作人员要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才能演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言语通讯的发展和部队进入不同语言地区的需要,有关言语和语言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论是语言学还是语音学都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得到了提高。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s), 原本是为了使电话这个现代通讯工具也可以惠及聋人(这是贝尔父子一直从事的事业),研制了一种把人说话变成可见图形(三维频谱)的装置。这就是声谱仪(Sound Spectrograph),后来形成一种商品叫语图仪(Sonograph)。 这种仪器把语音变成图形(最初显示在磷光带上,以后又烧灼在记录纸上),根据不同语音产生的图形不同,来训练聋人识图,进而理解电话中的言语。由于这种仪器可以把转瞬即逝的语音,变成永久存留的图形,这无疑对语音进行仔细研究是很有帮助的,因此,美国的R.K.Potter等人便搜集了大量英语发音和其它语言的发音,经过分析作图后编辑成书《可见言语》(Visible speech)。〔3〕*书名取的与老贝尔(A.M.Bell)在1867年出版的有关音标的书同名。 这种仪器战后一问世,便迅速被新一代语音学家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一门新的学科——声学语音学。利用三维语音频谱得出了许多有关语音知识的很有价值的结果。有些是单凭耳听口读无法发现的,比如塞音的重要音征——音轨(locus)。 音轨是塞音后的元音第二共振峰走势所指向的位置,它基本上是该辅音的能量集中区。除了使用仪器以外,这是感觉语音学无法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