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言语能力?构成言语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这是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根本理论问题。对于言语能力的这些理论问题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语文教学就会迷失方向,语文教学心理也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因此,欲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首先必须明确言语能力的实质及其结构要素。 一、有关言语能力及其形成发展的典型观点 在心理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关言语能力的实质及其形成发展途径的探讨由来已久,并提出了种种见解,但至今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如果撇开各种具体提法,就其根本观点而言,大致有经验论、先验论和构建论三种。 (一)言语能力的经验论 言语能力的经验论秉承洛克(Locke)的“白板说”传统, 以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认为言语能力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言语经验,是通过条件作用而形成发展的。因此,经验论也可称为“外烁论”。 最早明确提出言语能力经验论的是阿尔波特(All port)。 他认为,儿童学习言语就是对成人言语进行临摹,儿童的言语只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因此模仿在言语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达到成熟言语行为的一条捷径。莫勒尔(Mower)曾重申并发展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儿童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言语强化的一种结果,因为言语总是与食物、抚爱、微笑、表扬等快感相联系,从而通过泛化作用和选择性条件作用,言语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后来一些研究者发展了模仿的概念,认为儿童学习言语并非是对成人言语的机械模仿而是一种选择性模仿,儿童能够把范句的句法结构应用到新的情境以表达新的内容,或把模仿到的结构重新组合以产生新的结构(Whitehurst & Vasta)。 有的行为主义者甚至设想,模仿过程本身也可成为强化即所谓“自我强化”,从而导致儿童的进一步模仿(Bandura,1989)。这样,通过模仿, 儿童能够迅速地学会复杂的言语能力,从而形成和发展其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经验论的集大成者是著名的行为主义者斯金纳(Skinner,1965)。他认为“言语即行为”,人类的言语能力与其他行为没有本质的不同,言语的形成发展并不需要特别的机制,它只是更广泛的学习系统中的一部分。言语行为是通过强化、塑造而形成的对外界刺激的习惯化反应体系,这种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而不是成熟。例如,他研究发现,成人在与儿童进行言语交际时,如果对某些语言结构(如被动句)给予言语强化(如说“不错”),这些结构在儿童言语中的出现频率就升高,而不予强化则出现频率下降。这样,斯金纳进而认为,儿童最终按形式化的语言学规则讲话,并不意味着儿童具有从言语环境中抽取出重要的语言特征的创造力和具有语言规则的知识。相反,这些语法性的框架是由偶然性条件直接塑造的,是通过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形形色色的反应链,并且,随着强化实践的不断改变,言语习惯不断增强,言语行为的水平不断提高,言语能力也就不断地得以发展。 总之,言语能力的经验论认为言语能力是后天获得的言语经验,是依靠儿童对成人言语的反复模仿和成人对儿童言语的不断强化而实现的。 (二)言语能力的先验论 言语能力的先验论导源于柏拉图(Poato)的“理念回忆说”, 以乔姆斯基(Chomsky)的转移—生成语法学说和林奈伯格(Lenneberg)的自然成熟论为代表,认为言语能力是心灵固有的官能,是基于生物因素所决定的神经过程,每一个儿童都具有人类特有的“言语能力”。因此,先验论也可称为“内发论”。 乔姆斯基(1979,1986)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特殊认知能力,是一种有高度组织性的抽象规则系统,这种规则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语言运用(Languageperformance ),代表着个体的言语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 语言使用者才有了无限的“言语创造力”,才懂得“用有限的手段去达到无限的运用”,即能产生和理解母语中他没有听到过的语句(生成性)。因此,在乔姆斯基看来,儿童言语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推演或发现母语语言规则、掌握语言结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由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获得装置(LAD )实现的。LAD中存储着一整套潜在的语言规则即普通语法, 在儿童接触到具体的母语材料时,LAD先提出一些初步的语法假设, 然后再将这些假设逐个和具体母语材料的结构进行匹配和比较,接受彼此符合的假设,修改不符合的假设或重新建立新的假设,最终建成一套母语特定的个别化语法体系(转换性)。这个过程是儿童自己完成的,并非周围使用语言的人所强加的。由于经由LAD, 儿童获得了一套支配言语能力的特定的规则系统,因而能产生和理解无限多的新句子,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 林奈伯格(1967)也赞成言语能力的先天决定论,但他是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说为其理论基础的。他认为言语是人类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当大脑机能的成熟达到一种言语准备状态时,只要受到适当的外在条件的激活,就能使潜在的语言机构状态转变为现实的语言结构,从而显露出言语能力。由于言语能力是大脑机能成熟的产物,言语能力的形成必然有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的训练,是难以达到发展言语能力的目的的。因此,在言语能力的先验论者看来,“人类实际上不能教授语言,只能提供一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下,语言将以自己的方式在心中自发地发展”;“对个人来说,言语学习大体上是个再生的过程”,外界环境对言语发展的作用是促进先天言语系统的成熟,“把心中固有的东西引发出来”,而不能认为人类的言语能力是后天形成的(Chomsky,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