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论 “声训在汉代成为一种风尚。”〔1 〕刘熙《释名》成书于声训发展已臻成熟的东汉时代,又是成书于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复音词过渡的历史阶段。时代风尚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使《释名》以其独特风格有别于《尔雅》、《说文》、《方言》等训诂专著,凸现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以声训为主要的训诂方式,在训释短语中大量运用复音词,尤其注重运用“含声训字复音词”(下文或简称“复音词”)。 《释名》旨在求名物之语源。作者自序中明确宣称:“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庶民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可见《释名》之作,在于责名求实,求“其所以之意”,其根本途径就是“因声求义”,即“声训”。有其条例贯串书中。 关于《释名》的条例,清代顾广圻有《释名略例》(以下称引顾说,皆出此书)专书总括为“本字”(如《释天》:“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以“上”释“上”)、“易字”(如《释天》:“天,显也,在上高显也。”以“显”释“天”)两例,细分则为十例。张金吾在《言旧录》中又就顾氏《略例》于“本字”、“易字”外增加“借字”一例。顾张两家把《释名》复杂的声训分析出一些条理来,但《释名》是以声为训的训诂专书,应从语音上着眼探求它的义例,不应当拘泥字形。杨树达《释名新略例》分“同音”、“双声”、“叠韵”三例,又细分“以本字为训”、“以同音字为训”、“以同音符字为训”、“以音符之字为训”等九例。他虽然以语音为主,但所分细类仍未能摆脱字形的束缚。现代学者或把《释名》的义例分为“以同音字为训”、(如《释水》:“渎,独也。”)“以音近字为训”(如《释山》:“陵,陆也。”双声。《释丘》:“阿,何也。”叠韵。《释疾病》:“痒,扬也。”声韵相同,音调相异)。总之,皆着眼于被释字和训释字(即声训字)之间的音形关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忽视了《释名》的训释短语中为什么大量使用复音词的问题。有人虽然接触到复音词的问题,却受到异议。顾氏把“本字”和“易字”析为十例时说:“本字者何也?则冬曰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以上释上,如此之属也。”显然,他只注意到被训释语中的“上”和训释语中的“上”字面相同的关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词性和词义的差异,“一为向上之上为动词,一为在上之上为名词”〔2〕,更准确地说, 应当是以“上腾”释“上”(说见下文)。顾氏又说:“易字者何也?则天显也,以显释天,如此之属四也。”同样,他只注意到被训释语中的“天”和训释语中的“显”字面相异的关系,而不以“高显”连言为意。他如“再易字例”、“转易字例”、“省易字例”之属的例说,皆有类似的疏漏。而其隐约注意到训释短语中以复音词为训的有以下诸说。“本字而易字者何也?则宿宿也,星止宿其处也,以止宿之宿释星宿之宿,如此之属三也。”“叠易字者何也?则雲犹云云,众盛意也,以云云释雲,如此之属五也。”“省叠易字者何也?则夏曰昊天,其气布散颢颢也。如此之属九也。”“易双字者何也?则摩娑犹未杀也,以未杀双字释摩娑双字,如此之属十也。”最为明确指出以复音词训释单音词的是齐佩瑢,他说:“语词的分化,于音方面,或仍为单音节而有双声叠韵之变,或附加他音而成复音节;于形方面,或连书二字为一词,或就原字而增改其偏旁以为区别。”〔3 〕齐氏析其类例为四,其(4)说: “音由单音而变为复音者(先以单音释之,再以复音释此单音之训释字而别其义。)如: 《释天》:‘雾,冒也,气蒙乱覆冒也。’ 《释形体》:‘髦,冒也,覆冒头颈也。’(此外如木冒、毛冒、帽冒、矛冒等皆覆冒义。) 《释天》:‘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载冒义)。 《释形体》:‘牟子,牟冒也,相裹冒也。’(此外如母冒等并为裹冒义。)”〔4〕 从齐氏的引例来看,他只是注意到《释名》中异名同训时复音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其实在(1)、(2)、(3)类例〔5〕中也与复音词有关。 据台湾学者徐芳敏介绍〔6〕, 较系统研究《释名》复音词的当推李维棻《释名研究》(台北大化书局,1979),该书第四章专门探究《释名》的复词。徐氏认为,“作者又举《释名》(书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声训的诠释短句里,双声、叠韵或叠字复词为证(如《释天》“火,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毁”与“毁坏”),说明由单词进为复词的过程中,《释名》是很好的线索。此言极是,也是前人未曾注意到的。……另外,复词的确可能区分词类。如《释天》‘宿,宿也,星各止宿其处也。’‘附录’将《释名》复词做一番整理,很可参考。”〔7〕但是,徐氏又说:“至于用复词来分辨词义 ,如《释天》‘日,实也,光明盛实也。’与《释言》‘吉,实也,有善实也。’‘盛实’‘善实’不同,起于‘日’‘吉’不同。……如李氏所举‘日’‘吉’之外,尚有《释宫》‘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丧制》绖,实也,伤摧之实也。’四者的不同极为显著:‘日’‘室’‘ 绖’是普通名词,‘吉’是抽象名词。‘日’‘室’是平常生活习见(‘绖’虽不常用,古人也不陌生),不必经由‘盛实’‘实满’‘伤摧之实’而后明白。”〔8〕“有时候, 刘熙似乎以两字释一字,如《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以‘鲁’对‘鲁钝’。但是,比较下条‘卫,卫也,既灭殷,立武庚为殷后,三监以守卫之也。’显示刘熙只是以‘鲁’释‘鲁’,‘鲁钝也’不过随笔而至。同样的情形有《释用器》‘铚,获禾铁也;铚铚,断禾穗声也。’比较《释州国》‘郑,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可知刘熙也只是以‘铚’释‘铚’。”〔9〕我们认为,复音词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下文将专论复音词的作用。 强调复音词的作用,不但与正确理解《释名》义例有关,而且对于避免误读《释名》也有所帮助。《释名》的复音词,有的是同时代文献常用,并为后代所沿用,但也有后代不习用的,因而容易造成误解。例如有论述《释名》之文中有作如下读的引例:(一)“例《释天》:‘年,进也。进而前也。唐虞曰载,载,生物也。殷曰祀,祀,已也。新气升故气已也。”(二)“例《释天》:‘雲犹云,云,众盛意也,又言运也,运行也。’”(三)“例《释地》:‘徐州贡土五色,色有青黄赤白黑也。土青色曰黎,似藜草色也。土黄而细密曰埴,埴,胑也,粘胧如脂之胑也。土赤曰鼠肝,似鼠肝也。土白曰漂,漂,轻飞散也。土黑曰卢,卢然解散也。’”〔10〕我们认为,引例(一)“载,生物也。”“载生”当连读,同义复词。“载”有“生”义。《文选·嵇康琴赋》:“披重壤以诞载兮。”诞载,犹诞生也。引例(二)“雲,犹云,云,众盛意也。”“云云”亦当连读,此乃顾氏《略例》“叠易字”例所举“以云云释雲”,顾氏之释亦有所本,《吕氏春秋·圜道篇》“雲气西行云云然”是也。引例(三)“漂,轻飞散也。”“漂轻”亦当连读,同义复词。王先谦引孙诒让曰:“漂,即《周礼·草人》之‘轻爨’,先郑注:‘轻爨,轻脆’者,《说文》:‘漂,漂爨也。’”〔11〕据孙说,“轻爨”与“漂爨”异文而同义,则“漂”亦有“轻”意。以上所引误读《释名》三例,究其原因,与没有掌握《释名》的训释短语中运用复音词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因此探讨《释名》复音词,分析、研究其构成形式和作用,对于正确理解《释名》的义例,避免误读《释名》,自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