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和非汉语的汉字型文字 汉字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汉字承载着汉文化向四方传播,首先传播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汉语方言地区,其次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再次传播到东亚的临近国家。这些地区和国家起先学习中原的汉语汉字,后来利用汉字书写当地的语言,形成汉语方言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和东亚国家的文字,组成一个汉字型文字的大家庭。汉字从“一种文字”发展成为“一个文字系统”。 汉族在各方言区,都有方言的口头文艺,包括说唱、戏曲等等。口头文艺有的有汉字书写的脚本,在师徒传授中作为备忘记录。这就形成了多种汉语的方言文字。不过大都处于草创状态,没有规范化。只有极少几本方言小说在清末民初印刷成书。在普通话教育的扩大中,方言文字的作用变成微不足道。香港在英国统治时期,广东话方言文字在当地一些报刊使用;香港归还中国之后,香港学校也教授全国通用的白话文。 中国除汉族以外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有的有自己开创的“自源”文字,由于受汉字的影响,来源不同而类型相同,是“异源同型”的民族文字,例如彝族和纳西族的传统文字。有的利用汉字书写自己的语言,成为非汉语的汉字型民族文字。汉字型民族文字大都只在记录民歌、民谣、民间故事和传统宗教中使用,难于发展成为现代文字,逐渐失去作用。但是,这些汉字型民族文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从文化史和文字学来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的少数民族是一个早期文化的史料宝库,正在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在国外,汉字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他们利用汉字书写自己的语言,成为各国的汉字型文字,而且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汉字型文字在他们国内是通用文字,有传播和发展条件。他们的汉字型文字跟中国少数民族的汉字型文字,属于相同的文字类型,跟汉字共同组成东亚的汉字文化圈。 二、汉字的传播和发展阶段 汉字向汉族以外传播有四条主要路线。一条向南,传播到广西的壮族和越南的京族。一条向西南,传播到四川、贵州和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一条向北,传播到契丹、女真和西夏。一条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在二千多年的传播当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学习阶段。汉字传播到非汉语地区,起初都是“原样移植”,大家学习汉语文言的儒家文献。《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曾经是东亚的公共教科书。长的一二千年,短的五六百年,许多民族和国家都以汉语文言作为公共的交际媒介,形成东亚的“同文时代”。学习阶段早的开始于秦汉,晚的开始于唐宋。 (二)借用阶段。熟悉汉语汉字之后,各民族和各邻国先后借用汉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于是汉字“归化”成为非汉语的民族汉字。“归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借词”(音意兼借),b.“音读”(借音不借意),c.“训读”(借意不借音)。过去以为只有日本用这些方法,现在知道这些方法有普遍性。借用汉字书写各自的语言,是民族觉醒和文化上升的表现。可是,字形依旧而音意大变,东亚的“同文时代”从此结束了。 (三)仿造阶段。借用汉语汉字感到不方便和不够用,于是进一步仿照汉字的原理和形体,自造本民族专用的汉字。有的是“孳乳仿造”,利用原有汉字的部件,拼合成为新字,例如喃字和壮字。有的是“变异仿造”,只取汉字的造字原理,自造不同于原有汉字的形体,例如契丹大字和女真字。“汉字”的定义扩大了,非汉语的各种民族汉字加入了“汉字”的行列。 (四)创造阶段。在印度和蒙古等表音文字的影响下,有些民族和国家,为了便利表现本族和本国的语言特点,在形声和会意等造字和用字方法之外,开辟新的表音道路,创造出汉字型的“音节字母”和“音素字母”。起初跟汉字混合使用,后来离开汉字单独使用。例如:日本的假名、朝鲜的谚文、四川凉山的音节彝文等。汉字型字母的创造,是汉字历史的飞跃。 三、汉字型文字的分类 就本文作者迄至1996年所得的资料来看,汉字型文字除通用的汉语汉字之外,有19种语言的30种文字。它们可以按语言系属分为:1.汉藏语系:a.汉语(文字2种);b.藏缅语族(语言6种,文字10种);c.苗瑶语族(语言2种,文字4种);d.壮侗语族(语言5种,文字5种)。2.阿尔泰语系:契丹语(文字2种);女真语;朝鲜语(文字2种)。3.语系未定:越南语;日本语(文字3种)。又可以按文字来源分为:1.孳乳仿造;2.变异仿造;3.汉字型字母;4.异源同型(彝文、纳西文)。 四、孳乳仿造的汉字型文字 (一)喃字和壮字〔1〕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南海、桂林、 象等三郡(今广西等地),大批迁来中原移民。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国”,置海南、郁林、苍梧、合浦、儋耳、 珠崖、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今广西、海南、越南中北部)。秦汉时代汉语汉字就传播到今天的广西壮族和越南京族。他们长期使用汉语文言以后,借用汉字书写本地语言。大致在唐朝时期,他们开始“孳乳仿造”,用新造的本族汉字,补充借用的汉语汉字,成为越南的“喃字”(字喃)和壮族的“壮字”(字壮)。到了宋朝时期,喃字和壮字都在民间广泛流通。近年收集到喃字2800多新造字,壮字4000多新造字。他们的正式文字始终是汉语文言。喃字和壮字,形体近似,形制相同,地区比邻,她们是姊妹文字,喃字遗存著作有《金云翘传》等一千多种。壮字遗存著作有《刘三姐》等多种。举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