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

作者简介:
储泽祥 刘精盛 龙国富 田辉 叶桂郴 郑贤章 湖南师大中文系;邮编:410081

原文出处:
古汉语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前言

      现代汉语的存在句, 从共时角度已研究得较为充分(如范方莲1963,宋玉柱1991,聂文龙1989,雷涛1993等)。本文从历时角度探讨汉语的存在句,并对存在句的构成做出解释。

      0.1现代汉语存在句的类别

      常见的存在句可以分为三段:前段(处所)+中段(动词)+后段(存在物)。根据前、中段的隐现情况,存在句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四大类六小种(参雷涛1993):

      格局一:A+B+C(前段+中段+后段)

      (a)“有”字句:屋顶上有个人。

      (b)“是”字句:窗外是绿色的田野。

      (c)“V着/了”句:墙上挂着/了一幅画。

      格局二:B+C(中段+后段)

      (d)无前段“有”字句:有一种鸟,(名叫“飞天叫”)

      格局三:A+C(前段+后段)

      (e)无中段句:桌上一本画册。

      格局四:C(后段)

      (f)唯后段句:鲜艳的红旗,动人的笑脸。

      本文的讨论主要以这六种存在句的形成为目标。

      0.2存在句的认知基础

      “存在”是事物的一种特殊性质,空间定位可以显示事物的存在性。当人们要认识一个特定的事物时,提供一些时空描述,即指出它在某一时间或什么地方存在,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我们说“桌子上有一本书”,“桌子上”就是该书的位置,这对认识那本书来说,跟“红色的书”的“红色”属性一样重要。(参杜国平,1997)

      存在句就是以表现事物“存在性”为主体的语言形式。严格说来,汉语的存在句是表现事物的“存在关系”即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的:“某处有某物存在。”〔1〕存在关系可以包括存在性,并以它为基础。

      要把事物的存在性或存在关系表述出来,这是存在句产生的认知基础。反过来看,存在句能表现事物的存在性或存在关系,正是存在句的价值所在。

      “存在性”和“存在关系”是本文讨论存在句的基础。

      一 存在句演变的两大分野

      先请看专书存在句统计一览表:

      专书/存在句类别(a) (b) (c) (d) (e) (f) 合计

      诗经67

      00000 67

      论语 3

      00200 5

      左传17

      00423 26

      史记(列传) 50

      30

      1900 72

      世说新语27

      10901 38

      敦煌变文集 129

      30

      1974162

      百喻经 13

      00

      9000103

      朱子语类(第八辑)70

      30

      2520100

      合计

      376 100 168

      118573

      百分比65.6 1.80 29.3 1.9 1.4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宋以前,(a)(b)(d)(e)(f )五种存在句都已出现,但中段为“V着/了”的 (c )种存在句宋以前还难以见到。宋以后(包括宋),(c)种存在句才开始出现。因此, 存在句的形成发展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宋以前为第一个时期,是(a)(b)(d )(e)(f)的形成发展时期;宋以后(包括宋)为第二个时期,是(c)的形成发展时期,其他五种存在句也在继续发展。 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第一个时期的情况。

      在第一个时期里,(a)种存在句最早出现,数量也最多, 其次是(d)种存在句。(b)(e)(f)要晚一些,数量也少得多。

      1.1方位词、方位短语与“存在”、“领有”的分化

      如果“存在”是事物的特殊性质的话,那么,所有被领有的东西也都具有存在性。也就是说,“领有”包含“存在”。可以推论,某个事物可以同时兼有“存在”和“领有”两种性质。(a )种存在句就有这种情况。例如:

      (1)山有榛(诗·邶风·简兮)

      (2)山有苞棣(诗·秦风·晨风)

      例中,“榛”、“苞棣”归山领有,同时也存在于山之中,具有双重特征。句中的“有”,也具有[+存在,+领有]两个语义特征,〔2〕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之中(参史有为1984,陆俭明1993 )。

      造成双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句子的前段。前段是表物的名词,就有“存在”、“领有”两种性质;前段是表人或动物的名词,就倾向“领有”;前段是方位词或方位短语,就倾向“存在”。因此,方位词或方位短语作前段,是“存在”、“领有”(倾向性)分化的关键。

      方位词为前段的存在句很早就出现了。例如:

      (3)南有乔木(诗·周南·汉广)

      (4)西有常山,南有河漳。(史记,2247页)

      方位短语在《左传》里不多见,而《诗经》、《史记》里比较常见。例如下面的“ 中”和“其中”:

      (5)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6)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史记,2004页)

      方位短语作前段,为事物提供了所处的方向和位置,也就把事物的“存在性”凸现出来了。

      1.2存在性、存在关系的显示与确认

      (一)“有”的显示作用

      “有”,可以显示存在性或存在关系。在(a)种存在句里, “有”显示的是存在关系,即显示在A段所指称的位置上存在着C段所指称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再显示事物的存在性。(d)种存在句, 没有前段,“有”直接显示事物的存在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