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下)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炼强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00037

原文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3.语序的逻辑考察

      3.1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依附语言进行, 因而对语序(不论是句内语序还是句际语序)的考察都不能缺少逻辑的考察。可以这样认为,汉语语序不仅仅是汉人的认知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汉人思维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汉语语序是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汉人对这些逻辑关系的主观认识在汉语中的反映。

      3.2 一方面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另一方面是事多端而言之多方,因而语言单位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逻辑关系,在语序中都相应地有反映。比如说,“a太阳出来了,b黑夜过去了。 ”(话剧《日出》)a与b是平行关系;“a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b数学的皇冠是数论,c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北京晚报》1996.3.22)abc是递进关系;“a 刘胡兰用忿怒和鄙视的眼光对着敌人。b 接着,她昂然走向刑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a与b是接续关系;“a 老李是保定人,b 老王是邢台人,c 老张是石家庄人,d 他们三位都是河北人。”a b c与d是先分后总的总分关系;“a 因为昨天下大雨,b 我没出门。”a与b是因果关系。所有这些语序,都反映出一定的逻辑理据。

      3.3 语序不可先后倒换, 往往是受原语序所体现的逻辑关系决定的。那些已明确表明语序排列先后的逻辑关系的不能换序,如按音序排列的不能换序。问话在前,答话在后,本体在前,注释在后,整体在前,从整体中特别提出的部分在后(如“a 全世界人民b 首先是中国人民”),以及如实反映说话人表达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变化的语序是原想法在前,改变的想法在后(如“a 他已经病了三天了,b 不,c 应该说他已经三天没去上班了”),都是不可变换语序的,其理据也在逻辑中。

      当然,有的语序是可以变换的,“a 太阳出来了,b 黑夜过去了。”就可以换成b c语序, 那是因为“太阳出来了”意味着“黑夜过去了”,同样,“黑夜过去了”也意味着“太阳出来了”,变换了语序并不改变平行关系。总分关系的语序作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也都是可以的。这都具有逻辑理据。

      如果以修辞格为考察对象,则可以看到有的修辞格其内部语序是不可变换的。以起兴而言,语序是起兴在前,本体在后,如“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共产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睢》)起兴是借用与所咏本事或题旨相关的其他事物来发端的一种修辞格,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26〕“因所见闻,或托物起兴,而以事继其后”。〔27〕可见起兴在前,本体在后的语序是必然的逻辑顺序。以顶真格而言,语序是本体在前,接体在后。如“小城有a河,b河边有c柳,d柳外有人家”,“有山就a有水,b有水就c 有脉,d有脉就e有苗”(杨朔《香山红叶》)。a对b来说是本体,在前, b是接体,在后,b对c来说是本体,在前,c是接体,在后, 依次蝉联而下。“顶真格的逻辑思路是:逻辑上的接续关系,要求用蝉联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前项与后项之间又存在由A及B,再由B及C,再由C及D的关系,即接续关系〔28〕。”它表述了事物的状态或性质的理。这种语序不可变换,是理所当然的。以连贯喻而言,语序是本体在前,继体在后。如“a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尽的钢琴键。b勤劳的山城居民,祖祖辈辈踏着这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陈汉元《从宜宾到重庆》)。连贯喻“从语言形式上说,是几个比喻的连贯运用,而从逻辑思路上说,则是在对前一个思维对象的思考上引发出对一个新的思维对象的思考来。所以后一个比喻衔接前一个比喻,是完全合乎思维活动的规律的”。〔29〕这也就是说,如果变换语序为前一个比喻衔接后一个比喻,就完全不合乎思维活动的规律了。所以连贯喻的语序也是不能变换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客观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人们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因而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也就有了不同的语序。从这个角度观察和表述,其语序是合乎逻辑顺序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和表述,其语序也同样是合乎逻辑顺序的。比如表述时间,其语序既可以适应由小数到大数的逻辑顺序, 如12 3 4 5 6 7 8 9 10,也可以适应由大数到小数的逻辑顺序即所谓倒计时,如10 9 8 7 6 5 4 3 2 1;其语序既可以适应先过去后现在的逻辑顺序,如“a 饮马早闻临渭北,b 射雕今欲过山东”(吴融诗),也可以适应先现在后过去的逻辑顺序,如“a 今日六军同驻马,b 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诗)。再如表述空间,语序既可以由此处及彼处如“即从a 巴峡穿b 巫峡”,也可以由彼处及此处如“即从b 巫峡穿a 巴峡”,如果是溯长江而上,这种语序也是合乎逻辑顺序的。以事理的表述而言,语序同样是可以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如“由a弱变b强”“由b强变a弱”之类。

      3.4 语序的变换,有的还涉及逻辑推理和论证。 推理和论证依存于两个以上的语句,涉及两个语句的组合和语序问题,因而语序的变换,有可能导致逻辑关系的改变。比如因果关系的主从句,如果表因的从句在前,表果的主句在后,是一个由因推果的亦即以因为论据推出结论的推理,如果表果的主句在前,表因的从句在后,就变为一个由果溯因的亦即以果为论题以因为论据的论证了。所以“因为昨天下大雨,他没出门。磌他没出门,因为昨天下大雨”。其语序的变换,实际上是反映了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关系的改变的。从逻辑上说,直言判断的换位,就是把直言判断的主项换成谓项,把谓项换成主项,但不改变主项、谓项的联系,也不扩大主项、谓项的外延,从而形成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比如“有些文艺评论家是作家(SlP)”, 可以换位作“有些作家是文艺评论家(PlS)”,而这样的换位,从语序来说,便是语序变换了。

      如果联系到修辞格来考察,则回环格就是以判断换位构成一个直接推理为其逻辑基础的。如“天连着水,水连着天”。互喻格则是以对称关系推理为逻辑基础构成的,如“去岁荆南a 梅似雪,今年蓟北b 雪如梅”(张说诗)。

      当然,由于语言和逻辑到底分属不同的范畴,所以语序的改变未必和逻辑相吻合,某些因受语言习惯的影响和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而不合乎逻辑的语序也是有的,比如人们只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是违反季节顺序的逻辑的),而不说“春困夏打盹秋乏”(这是合乎季节顺序的逻辑的)之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