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 引言 现代汉语双音词问题是当前国内外汉语研究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双音词的历史发展、双音词的语法结构类型和语义结构类型、词与词组的区分等等,都是当代汉语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词汇教学(包括基础语文课的词汇教学、高校中文系语言学教学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既要解决依“理”教学与依“法”教学的问题,也要解决深入解释每个词语意义内涵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从共时研究的角度着眼是不够的。历时的考查证明,现代汉语双音词是从各个不同的时代积淀下来的,因而与历代汉语的词汇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先秦文献语言。但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以来,白话与文言无形之中成了对立的东西,研究现代汉语的人很少重视文言,认为二者互不相关。研究古代汉语的人则强调的是古今汉语的差异,生怕用现代语言来附会文言而错会了古人的意思。实际上,先秦文献语言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太直接、太强烈了,可以说,离开了文言词汇,现代汉语词汇简直没有办法深入理解。 一 先秦文献词汇和现代汉语双音词的密切关系 大量的语言事实表明,口语词的构词能量,往往低于来自先秦文献语言的文言词。例如: 竖—纵 “竖”和“纵”在“垂直”(与“横”相对)意义上同义。而由“竖”造成的双音词中只有“横竖”“竖立”两个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但“纵”当“垂直”讲,却造成了“纵横”“纵贯”“纵深”“纵观”“纵览”“纵身”“纵队”等一系列结合紧密的双音词。 丢—失 “丢”和“失”在“丢失”意义上同义。而“丢”在这个意义上组成的双音词只有“丢失”“丢弃”“丢掉”比较紧密。“丢人”“丢脸”的“丢”,“丢失”义已较淡化。大部分采用“丢失”义造的词都用“失”不用“丢”。“失盗”“失明”“失恋”“失学”“失宠”“失效”“失势”“失音”“失重”“失传”“报失”“挂失”“失主”“丧失”“损失”“流失”“遗失”“亡失”等等都是典型的双音词。 拿—取 “拿”和“取”在“以手取物”意义上同义。而“拿”在这个意义上几乎没有造什么双音词。“取”则造成了“取代”“取舍”“夺取”“攻取”“获取”“换取”“汲取”“捞取”“猎取”“摄取”“索取”“提取”“攫取”“榨取”“牟取”等等双音词。 这种情况之所以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口语的单音词尚能独立活动,可以临时组成词组,不必凝固成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口语词是随着白话文进入书面语的,历史的积蕴程度较浅,构词的能量也就相对较低。 另一个现象是构成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不自由语素,相当一部分保留着先秦文献的古义,例如“的确”的“的”、“除夕”的“除”、“爽约”的“爽”等。 这种现象也很容易解释。就先秦汉语的发展来说,正因为含有这些意义的单音词已经死了,没有了活动能力,所以如果被现代汉语采用,就必然成为不自由语素。而就现代汉语来说,正因为这些双音结构中含有一个不自由语素,而且用的又是古义,自然结合得非常紧密,不能简单拆解,遂凝合成词。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词汇系统发生了总体性的变革,才使本来独立的单音词,沦为仅仅是构词成分的单音语素。 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现代汉语双音词本来是先秦汉语的词组,它们是在后代凝成一体后再经过引申而成为双音词的,例如“责备”“要领”“明白”等。这些与先秦文献语言直接相关的词,并没有文言文味儿,完全白话化了,说明它们已不折不扣地被现代汉语吸收。 以上列举的这些现象都说明,文言与白话之间,并不存在着一个绝然相离的鸿沟。 汉语至先秦两汉时代已结束了单音孳生造词的阶段。在单音孳生造词时期,造词与孳乳造字几乎同步进行,因而积累了足够量的单音词与足够量的汉字。至此为止,汉语还是以单音词为主。魏晋以后,口语的双音化倾向日渐明显,但仿古书面语仍袭用文言,言与文一直并存,距离却越拉越大。两种并存的汉语不可能不相互影响、相互吸收。那么,白话与文言谁对谁的影响更大些呢?有人强调口语的活力,认为活着的语言必会冲击死去的文言,会不自觉地改变文言的面貌,让文言也白话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文言文直到被打倒时,还是那么酷似先秦文献语言。不论是清代桐城派的古文,还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语言一似《左传》、《史记》和先秦诸子,丝毫不为白话所动。惟有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种半文不白的文章似有白话与文言的交融,但究竟是文言侵入了白话,还是白话侵入了文言,实在难以说清。仿古属于人为,而且是少数士大夫文人之所为,这些作者作文言文轻车熟路,要想故意躲开白话,应当说没有什么困难。 相反的,文言词汇对白话文的影响则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因为白话文不等同于口语,它仍是文人之所为,属雅文化范畴,典范白话文的作者有相当一部分也精通文言,容易吸收文言成分。更重要的是,词汇和词义的发展不是更替型的,不可能突然地、成批成批地淘汰更新。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累积型的,经过长时期的积攒,同时逐渐进行内部能量的调节、交换,采用旧的成分,形成新的系统。先秦汉语的单音词,一部分演变为现代汉语单音词,另一部分作为构成现代双音词的语素,大量积淀在现代汉语词汇里,这符合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