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真相”的词。我们的辞书在各词之下又没有“词源”一栏,所以查词典的结果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小型辞书可以不设“词源”栏,但是作为大型辞书,就不能不考虑了。汉语的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分析词源并不困难,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型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却没有“词源”这一栏。本文打算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真相难明的词作一点调查和思考,并求正于大方之家。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成为引玉之砖,使汉语的词源研究工作受到应有的重视。 按揭 近年来,房地产业日见兴旺,买房的用户若不能一次付清款项时,可以向银行贷款,而用所买的房产作抵押,这就是按揭。然而为什么要叫按揭?“按”和“揭”跟抵押贷款又有什么关系?却似乎没有人作过深究。 查遍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词典,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一般词典根本没有这个词,唯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当代港台用语辞典》有“按揭”一词,但也只说是抵押贷款。 看来“按揭”这个词是从广东话里借过来的。但是问了许多广东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叫按揭。最终在香港找到了澳门出版的《中葡辞典》,这里的“中”当然是中文,但却是广东话。其中“按揭”一词对应的葡萄牙语是hipoteca,而“按”字也有hipoteca的意思。hipoteca就是抵押贷款。在广东话里,“按”有抵押的意思。向别人借钱而以实物作抵押时,可以说:“这只手表按给你,借一点钱给我吧。”在这种情况下,普通话和吴语地区的人都说“押”,而不说“按”。然而hipoteca跟“按揭”之间也看不出有什么联系。
因此可以认为,“按揭”是半音半意的外来词,就像“啤酒”、“卡车”一样。“按”是表意,“揭”是表音。所不同的是,“啤酒”、“卡车”是前音后意,而“按揭”则是前意后音。 大班 在国内,用“大班”做商标的招牌的渐渐多了起来。但是,“大班”究竟是什么意思,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国内所有的词典都没有收这个词。有的人因为美国曾经拍过一部名为《大班》的影片,而据说其中有半裸体的镜头,因此猜想“大班”一词可能跟色情有关。这实在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大班”一词也是广东话。在《中葡辞典》里,“大班”一词对应的葡萄牙语是一个词组:Gerente principal。Gerente是“经理”,principal是“基本的”。跟其他拉丁语族的语言一样,葡萄牙语中定语的位置往往也在中心词的后面,因此Gerente principal就是主管(基本)经理,或是部门经理,但不是总经理。 总经理是Gerente geral。所谓大班,可以理解为大领班。由此也可以知道,“大班”这个词不是音译外来词,而是意译词。 干邑 《光明日报》1996年6月7、8两日分别刊载长文《一半赠天使 一半留人间》上下篇。其中说到法国的白兰地和干邑:“法国法律规定,至少要符合以下两个主要条件,白兰地酒才有资格称为干邑,一是用法国科涅克地区出产的葡萄,二是经过严格的蒸馏过程。……经过两次蒸馏的白葡萄酒完全变了样,酒质清纯,味道可口,咂一口满嘴余香。干邑就这样偶然地被发现了。”可见干邑是经过蒸馏的白兰地,或是经过两次蒸馏的白葡萄酒。但是为什么要叫“干邑”,却是不得而知,作者对此没有说明,在别的词典或资料上也找不到答案。其实“干邑”就是“科涅克”,本是法国地名,原文是Cognac。
提子 许多人把从美国引进的葡萄叫做“提子”。有些葡萄干的包装袋上就写“美国提子”。新鲜的提子跟葡萄相比,水分较少而肉质较硬,但毕竟还是葡萄。然而葡萄为什么要叫提子呢?似乎也没有人去考究。既然是美国引进的,则“提子”可能是外来词。但是英语中“葡萄”一词的读音跟“提子”相差很远。经向香港的姚德怀先生请教,方知这“提子”也是广东话,本来叫做“菩提子”,叫“提子”是简称。菩提子本来是菩提树的果实,常用来做念佛的数珠,跟葡萄是毫无关系的,大概是因为形状相似,才把葡萄叫做菩提子的吧。 腰果 腰果的得名之由是因为它的形状像腰子,特别是鸡的腰子。然而它是舶来品,并非中国的土产。它的英文名叫cashew , 结腰果的树也叫cashew。但是“腰果”这个名称是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从三十年代黄土复的《综合英汉大辞典》起,到五十年代郑易里的《英华大辞典》,一直到七十年代的《新英汉词典》,无一例外地把cashew译作“槚如树”。那么“槚如”又是什么呢?汉语中只有“槚”,没有“槚如”。《说文·木部》:“槚,楸也。”段玉裁注:“《释木》‘槐小叶曰榎。’郭云‘槐当为楸,楸细叶者为榎。’……按:榎者,槚之或字。”《尔雅·释木》:“槐小叶曰榎。”郝懿行义疏:“榎与槚同,字之或体。楸槚同物异名。”又,《尔雅·释木》:“槚,苦荼。”郝懿行义疏:“今茶字古作荼。”则“榎”又是茶树。不管是茶树也好,榎也好,都跟“槚如”无关。槚、如二字, 汉语读做jiaru , 跟cashew的读音[kae∫u:]也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