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研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双语研究的历史,论证了双语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论述了在我国建立双语学的意义,并呼吁在我国尽快建立双语学这一新学科。 一、正在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双语学 关于“双语”的概念,虽然目前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但一般认为“双语”是个人或集体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 双语现象自古有之。自有人类以来,不同氏族、部落、部族、民族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然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联系和交流,也就必然会出现语言兼用(双语)现象。这就是说,双语现象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双语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纵观我国的历史,浩瀚的史籍中早就有双语现象的零星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鄂君晰舟游江上,榜枻越人(今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先民)“拥楫而歌”,表达对鄂君晰的敬仰之情,鄂君晰听不懂越人的语言,便说:“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随从找来一个越人,让他把刚才鄂君晰听到的歌词译为楚语。鄂君晰听了很高兴,隆重地接待了唱歌的越人。可见,当时楚国境内的越人一定有不少兼通楚语。〔1〕在后来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双语现象不断增多,在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东汉明帝永平(58—75年)中,益州刺史梁国朱辅大力宣传汉朝政策,当时的白狼、槃木、唐菆等部落纷纷“举种奉贡,称为臣仆”。“白狼王、唐菆等慕化归义,作诗三章”,诗中歌颂了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这首流传至今的白狼歌由一位叫田恭的双语官员“译其辞语”,并在朝廷的一次宴会上唱出。可见,当时为了克服语言障碍,不同民族的交往中已出现了操双语的翻译人员。〔2〕 但是,只有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当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多地依赖于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和互通有无时,双语现象才真正具有普遍性,也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特别是进入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新的科学技术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越过不同的国界进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需要通过双语尽快地获知外界的情况,这就为双语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现代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交往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而这种交往又为双语的普及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再说,不同民族的交流,促进了族际婚姻家庭的大量出现,而族际婚姻家庭则是产生大批双语人最佳的社会最小单位。所以,在现代社会,双语问题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虽然在人类的早期社会就已出现了双语现象,但人们对自身的这一现象并没有获得理性认识。只有到了近代社会,随着人文科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才开始了思考、研究双语问题,并在语言学中出现了语言兼用、外语教学等概念。直到本世纪初,才出现了“双语”(bilingualism )的概念。如191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I.Epstein发表了《思维和多语》一书,书中涉及到多语和双语的概念问题。〔3〕60 —70年代是苏联对双语问题最为关注的时代,那个时期苏联进行了大规模的双语调查并出版和发表了大批涉及双语的专著和论文。影响较大的著作有:阿夫洛林(В·А·АВРОРИН)的《语言功能问题研究》(列宁格勒,1975年),捷舍利耶夫(Ю·Д·ДЕШЕРИЕВ)的《民族语-俄语双语的发展》(莫斯科,1976年)、《苏联民族规范语言发展的规律》(莫斯科,1976年)等。这些著作都对双语的概念、分类、双语条件下语言的互相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到了80年代,欧美各国的双语研究成为一个热门, 出现了大量研究双语的著作。 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Josiana Hameys 和Michel Blanc 出版了专著《双语和双语现象》(Bilinguality & Bilingualism),从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层面系统地探讨了双语问题。 〔4 〕1997 年英国正式出版了“国际双语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在我国,对双语的研究则开始于60年代,兴起于80年代。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现象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兼用汉语,二是汉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三是少数民族兼用另一少数民族语言。由于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因而上述三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在我国占主导地位,更具有普遍性。少数民族兼用汉语的现象虽然很早就已出现,但人们比较广泛地开始对它进行研究是本世纪80年代以后。1979年,我国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双语讨论会,标志着我国的双语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十多年时间,全国各地发表了大量探讨双语现象的论文,并有一些专著出版。我国少数民族双语研究的兴起,有其多种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学科发展背景。社会条件中最主要的:一是经济的发展。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语言媒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少数民族越来越感到学习、使用汉语的必要性。各少数民族普遍认为,要尽快地发展自己,就必须通过主体民族语言汉语与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二是民族团结的不断加强和族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少数民族越来越认识到族际语汉语在不同民族交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是民族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的普及,为双语研究不断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促使双语研究不断向新的领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现象的不断增多和发展双语的迫切性,都要求双语研究能够提高到学科的高度,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