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开始建国以来的第四次大调整,有的部委撤销了、合并了,这些部委原所属的行业报将如何面对这场重大变化?曾经作为国家部委机关报的行业报出路何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决定了报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符合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尽管形势如此严峻,但更多的行业报人宁愿把这看作是一次机遇,是这个改革的时代为行业报提供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是在这种双重背景下,行业报选择了从部委机关报向产业经济报的转变,并由此展开了行业报的第二次创业。 转变报纸职能 重组报业结构 行业报在我国历史并不算短,但是早期的行业报作为由社会行业组织主办的、以报道本行业内部政治和业务活动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纸,数量不多,报道面相对较窄,影响也不大。1978年以前,我国仅有五家行业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行业报迅速发展。现在的情况是,国民经济分成多少个产业,基本上就有多少家行业报(也称为产业报)。 在我国的经济类报刊中,除了综合性经济报刊外,为数较多的就是产业经济报。与国外同类报纸相比,我们的产业经济报发展历史不长,发展速度很快。目前,中央一级的产业经济报已有80多家,拥有近5000名从业人员,期发600万份,全年各种收入达8亿多元。产业经济报这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新崛起的报业群体,在宣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传播产业经济信息、报道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准确的定位是报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确定产业经济报的市场定位,需要对中国报业市场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认清市场有无此发展空间。中央级产业报多由国务院各经济部门、企事业机关单位或行业团体主办。过去其主要职能是传达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代表行业主管部门发言,宣传各有关产业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部署和指导工作,并作为联系本产业群众的桥梁,担负着全产业的信息总汇、参谋、顾问的职责,行使机关报的职能。机构调整后,尽管部委撤消了、重组了,产业报的机关报职能不复存在了,但是产业系统还在,产业和职工对报纸的需求还在。而且,专业性的产业经济媒体由于对沟通专业经济信息、促进专业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和特定的服务对象,因而拥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宏观调控,因此,从长远看,这类媒体不是多了,而是不足;现有的产业经济媒体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明确自身定位,研究读者需要,调整报纸职能,优化报纸结构,就成为产业经济报的首要问题。产业报本身就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产生的,市场经济并不拒绝产业报,关键在于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改革体制,拓展生存空间,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 即使是保留的部、委、办,也面临着职能的转变和调整,为数不多的几家仍以机关报身份存在的产业报,也同样面临着转变职能的问题。管理机构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和指导需要通过媒体来实现,企业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媒体成为连接政府和企业间的中介之一。企业对报社的需求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这就为产业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尽管各报境遇不同,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道路:自觉走产业经济报之路,淡化机关味,强化信息味、行业味、经济味、新闻味,使报道内容更加深刻而接近实际,信息传播更有针对性。 产业报中较早面临困境的,也恰是后来发展较为迅速的几家。1988年,因部委合并,中国电子报失去了作为机关报的地位。在措手不及中,中国电子报被迫走向市场。1993年虽然又恢复了中国电子报的机关报头衔,但是,已在市场竞争中成熟起来的中国电子报已不满足于机关报的生存状态了,激烈的竞争也不允许他们退回到从前。1994年,中国电子报开始提出以退为进、面向行业、面向市场的办报思路。那时还没有人公开提出行业报要转型,中国电子报这种面向市场的办报思路即是隐含的转变职能的设想。从四年来的实践看,如果中国电子报不是提前转变自身职能,参与市场竞争,很可能早已在蓬勃发展的电子报刊市场中惨遭厄运了。 如今依旧是国家体改办机关报的中国改革报,并没有因为背靠的“大树”没有倒就高枕无忧了。他们在淡化报纸的机关味,面向市场办报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即:在形式上突破机关报板起面孔的模式,改善报纸版面的服务功能;在内容上突破传统的工作经验式新闻,强调多写观点性新闻和信息性新闻;在方法上突破严肃的宣传,鼓励严肃的新闻,以摒除以往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宣传色彩过浓、新闻色彩不足之弊端。目前,中国改革报已在海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主要是因为该报大量的信息性新闻和前瞻性观点被许多国外报纸、通讯社转载。该报副总编辑王清宪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报纸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职能,从而能够站在读者的视角报道新闻,而不再是从总结工作的角度办报。 拓展办报思路 面向广阔市场 寻找和科学实施定位都必须摆脱旧的办报习惯和思维模式。 产业经济报适应现实是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产业经济报必须拓展办报思路,才能真正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一、拓展报道领域。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今年的产业报工作会议上说:你们虽然不是机关报了,但还是产业报。产业经济报不要仅仅局限于行业原有的领域,应该面对新形势,拓宽报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