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优化,和谐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和谐教育研讨会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于月萍 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8年6月8日至1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和沈阳市沈河区教育委员会联合承办的和谐教育研讨会在沈阳召开,到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广东、湖北、陕西、贵州、福建等省、直辖市的50余名实验学校校长和教育科研人员。北京师范大学陈孝彬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滕纯研究员、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宗敏研究员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研究员应邀到会参与研究和指导。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德珍主持了研讨会。

      会议认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比较普遍存在着师生之间、“五育”之间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不和谐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在近20年教育改革实践中,一批中小学校开展和谐教育实验,通过调控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做到相互协调,综合渗透,整体优化,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年初,中国教育学会曾邀请部分实验学校在天津进行了交流。会后,各校在当地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又对实验工作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这次会议在上述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对和谐教育的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探讨。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考察了沈阳市实验小学的实验情况,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相互交流了各自学校实验与研究的情况,并就有关和谐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和谐教育的定位问题

      通过研讨,与会同志对和谐教育的定位问题取得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轨迹。我们今天实践的和谐教育,继承了历史上和谐教育的合理内核,又远远超出了历史上和谐教育的内涵,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同志们说:我们今天实践的和谐教育,首先是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出发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是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力求通过改革,解决实际存在的师生关系不和谐,“五育”关系不和谐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关系不和谐的问题,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实现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和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与会同志认为,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注重对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和谐教育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既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又有其独自的办学特色,是实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和谐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和谐教育?同志们提出了几种看法:一是认为,它是指和谐的教育;二是认为,它是指以和谐的方法进行的教育;三是认为,它是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教育。而究竟什么是和谐教育呢?和谐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同志们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其中有代表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和谐教育是通过调控教育中诸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活动。

      2.和谐教育是以受教育者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能有效地形成学校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产生教育合力,获得“1+1>2”的整体效应,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和谐教育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4.和谐教育就是通过建立和谐的教育管理体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学校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并运用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

      会议认为,对和谐教育的界定还可以继续讨论。但同志们普遍认为,和谐教育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层主要意思:第一,和谐教育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因而和谐教育要求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基本素质获得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个性能够获得充分发展。第二,和谐教育所运用的方法是从调控教育系统结构中诸要素的关系入手,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设和谐的教育条件和氛围,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第三,和谐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对和谐教育的理性认识

      许多同志认为,和谐教育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其方法论,构建的一种教育模式。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分工比封建社会带来社会进步,但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变成“机器的单纯附属品”,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现实,结合大工业生产出现的“劳动变换”和职业的更动,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来代替只能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人,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与脑力的协调发展,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是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是人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