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人们在反思现行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过程中得出许多真知灼见;同时又将现行教育中种种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弊端归咎于考试,并将之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称为“应试教育”,现实中的种种教育改革也以对考试的批评作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 一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注:柳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精要》,1997年7月版,第104页。)素质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1997年第18期,第17页。)素质教育通过帮助人的个性自主发展和潜能的最佳完善来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虽然是晚近才提出的,但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之中。从根本上说,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思想是马克思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继续与发展,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道德和审美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促进人的各方面的才能、兴趣和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素质教育同样强调促进人的个性的自主发展和综合素质充分自由地、生动活泼地、全面主动地、和谐统一地发展。但素质教育更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我国现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素质教育是在对现行教育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潜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注: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2年10月12日,第3版。)素质教育反映了即将到来的21世纪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更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考试从其产生,即作为一种人才评价与选拔的手段和工具,而充分体现着其选拔功能。我国传统科举考试以选“官”为目的,受传统考试影响的高考也充分强调着其选拔功能,并以其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影响着整个普通教育乃至社会。我国自50年代以来形成的以升学为模式的普通教育,其教育着眼点在于有望升学的20%的学生,而其余80%的学生的发展则实际上不被重视。这种以淘汰大多数学生为代价,培养少数“英才”的升学教育模式适应着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对一般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不高,而迫切需要高层次人才培养与输送的要求,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在以升学为模式的教育中,“升学率”成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或硬指标。“科举有甚于十万督军”,在这种教育价值观的作用下,升学考试成为普通学校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分数成为教师评价学生,学校评价教师,社会和家长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成为学生和教师追求的直接的乃至唯一的目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80年代以来,普通教育的升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对其劳动者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要求,改革普通教育的升学模式,取消高考指挥棒作用的呼声日趋强烈。然而,由于升学率作为评价普通教育质量的标准已为社会接受,虽然以升学为模式的普通教育也认识到使所有的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为得到好的社会评价,两害相权择其轻者从之,学校仍然不得不以牺牲大多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代价,而将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研究考试,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考试与教育目的相悖并凌驾于教育目的之上,由一种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异化为教学双方片面追求的目的,考试成为教育过程中的异己力量存在,应试教育由此产生。 二 学校教育评价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来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环节的活动是否实现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目标的程度等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客观上使得教育活动的双方为得到好的评价而努力调整其活动来适应制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因此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定向功能,某种意义上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教育评价过程中制定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如果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目标,评价将促进学校教育活动朝着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不全面、不科学甚至与教育目标相抵触,评价将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使学校教育活动朝着不利甚至有害于教育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我国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是上述异己力量的体现。因而可以将学校教育评价看作是一把悬在教育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