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乐传永 曲阜师大成人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世纪之交,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和“第二次人性革命”两大挑战。面对这两大挑战,使长期处于矛盾与冲突状态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融合,是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人的生存发展和全面本质的实现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等对教育提出的一种客观要求。

      一、教育融合的客观基础

      “教育的车轮一旦转动起来,它就将永远加快自己的速度”。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这句名言,早已为社会发展的事实所证实,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社会”、“教育世纪”的当今,更显示出预言的巨大魅力。现代社会的教育,客观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振兴、经济起飞的巨轮,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日趋剧烈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教育的竞争,尤其是科学教育的竞争。但是,单纯科学教育的发展,并不能取得人们预期的普遍的综合国力的提高,与科学进步相伴的不仅仅是文明的进步,更有成堆的社会问题的纷至沓来。人们在自己的期待视野里找不到一个预想的美好社会的景象,于是又回过头来反思科学技术本身真正的能量,寻找社会发展的病因。反思的结论之一就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是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发生的一项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促使二者的有机融合。

      首先,科学技术越发展,社会生产力越进步,人类社会就越需要人文精神指导其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地增强,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范围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扩展,认识层次从基本粒子到宇宙星体不断加深,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改造程度从有机物到无机物、从生物到微生物都得到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给人类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物质基础。但是,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和痛苦,给人类创造的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空洞、能源危机等,证明了人们对科技发展和应用缺乏高瞻远瞩的预见和相应的价值判断能力。另外,科学技术一方面用以造福人类,另一方面一旦为非正义、非人道力量所控制,也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危害。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无以数计的物质财富,而且葬送了千百万人的生命,核战争、核武器,足以把人类生存的整个地球毁灭数十次;细菌战、化学战给受害对象造成的痛苦令人发指;利用高科技进行犯罪活动,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这些均违背了人类追求科学技术进步的初衷,违背了自然法则和人类的道德理想。因此说,科学技术越进步,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强,人们对一种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帮助科技应用合人道、合理想目的指导思想、道德规范、价值准则的呼唤也就越迫切。这种思想、规范、准则决不是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本身所固有,它必须由超越科技本身的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来提供。

      其次,社会进步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现代社会生活需要人文文化、人文教育重塑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指导。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劳动性质的改变以及职业的变换,工人的全面性流动过程加速,精密分工下工人生产的片面性与隔离状态得到改善,人们发现科学生产流程设计和科学的生产技能的单纯进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出现了一种相对的停滞状态,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的协调、社会责任感、劳动态度、事业心、情绪状态等非智力、非体力因素成为现代生产条件下影响生产率提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另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社会进步把人们从以往人与自然的单一、被动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扩展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更丰富、更全面的主动联系;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人们开始普遍感觉到社会精神文化的缺乏与单薄。如何提高闲暇生活的质量,完满、充实精神生活、情感生活,使人们从烦恼、空虚、孤独笼罩的氛围中走出来,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动,也引起了与此相关的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文化作为生活指引的传统世界已不复存在,人们必须在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世界与以往价值道德观念对生活指导之间的距离。

      以上种种均说明,社会进步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与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的实现,人们对情感疏导、心灵慰籍、精神境界升华的渴望与满足,以及对指导现代生活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重建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而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

      总之,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呼唤人文精神,高技术、高情感的平衡才是现代社会的特征。科技与物质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需要人文文化重建对社会生活的指导。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家约翰奈·比特断言,今天的社会正处于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转移的时期。他警告道:技术决定论是危险的,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注:吴忠魁:《现代两大哲学思想潮与教育改革—20世纪教育改革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教育科学》,1992年第2期,第9页。)。这是象征我们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的原则。

      科学与人文、技术与情感的相互融合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教育融合的基本前提

      “当今世界人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目的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只有完整的教育,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发展。”(注:扈中平、刘朝晖著:《挑战与应答—20世纪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503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