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和人才培养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至立 教育部部长

原文出处:
神州学人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与之同行的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历史使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是当前教育工作最紧迫的任务。

      早在80年代初,著名的未来学家施赖贝尔在《世界面临挑战》一书中曾预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将不再感到大自然的局限性,争夺匮乏资源的政策将成为过时的东西,因为人类掌握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形式:信息、知识和精神。这一预言正被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以及各国制定的未来经济发展战略所证实。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据经济学家估计,当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占60%至80%,其中教育和培训的贡献占20%左右,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投入贡献已降至1/3左右,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学家还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生产率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即知识和人才积累不足。此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重心上移,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正迅速替代低技能职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教育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被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所证实。知识对经济的贡献率将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和土地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和。科技和教育不仅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的、关键的动力。因此,许多国家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基本建设优先投资的领域。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三种资源形式即物质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中,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最不可复制的,它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是构成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知识经济使世界各国的教育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实现全民教育的大普及、大提高的基础上,培养吸引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成为关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我国正面临着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迎接挑战的关键。从总量上分析,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7位, 从事科学和企业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居世界第4位。 但中国科学研究和专利的国际竞争力却分别排在世界第32位和第21位。这说明,差距在人才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及教育与科研体制相对滞后。

      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历史看,高等学校是科技进步的发动机,是知识创新的源泉。许多国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科技领域,无一不是依托研究型大学得到迅速发展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均是很典型的例证。从我国的实际看,高等学校在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具有巨大潜力,并已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一批水平较高的大学兼具创新知识、技术和传播知识三重功能;具有学科综合、教科研结合的优势和青年人才后备队的优势。1996年,我国高等院校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总数的37.9%,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教育部直属院校就占47.7%,重大科技成果数占31.5%,首次超过科研机构的成果数。申请授权的职务发明专利占26.7%,技术市场合同金额占10.7%。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实践中出现了以北大方正集团为代表的知识生产、传播、转换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新鲜经验。

      为了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作为“科教兴国”生力军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高质量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当前,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的现象基本没有改变,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教学、科研型大学在为学生提供广泛基础教育的同时,要通过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践对本科后阶段学生和研究生直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训练。当前在我国高等学校投入研究和发展课题的人力中,研究生已占23.6 %, 重点院校中已占33.5%。因此,提高研究生研究与发展训练的质量,是完成高等学校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双重任务的关键。

      其次,要通过深化改革,大力推动高等学校参与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形成一批新的学科、新的知识生长点、创新知识和创新技术。要继续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通过科技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为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的结合,避免科研力量分散,科研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和研究工作的低水平重复。当前,高等教育“211 ”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要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已经具备的条件进行整体规划,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在高等学校集中和工业化发展程度高的一批大中城市和东部地区,率先建立知识经济的基础。

相关文章: